[实用新型]混凝土楼板的防水隔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1016.7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4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长志 |
主分类号: | E04D7/00 | 分类号: | E04D7/00;E04D1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胡上海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楼板 防水 隔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楼板的防水隔热结构,尤指一种覆盖于建筑物顶楼的防水隔热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的隔热技术,大都在建筑物的顶楼使用隔热砖、发泡水泥及保丽龙等隔热材料而达到隔热效果。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建筑物的防水隔热结构10,就是在建筑物的顶楼的楼板80上,由下而上依序铺设上一防水隔热粉层11、一PE发泡板层12、一点焊钢丝网层13及一混凝土层14而构成,且兼具防水及隔热效果。
这种防水隔热结构10的防水隔热粉层11,是选用天然矿石为材料,经过加工制成品质稳定的粉状石材,具无毒、耐燃、不热胀冷缩、环保、可回收及无公害特性,铺设在建筑物的楼板80上面,除了具有隔热效果外,当楼板80一旦有裂缝出现,还具有自动填补裂缝的特性,可以适时发挥阻止水流从楼板80的裂缝处渗透的防漏效果。
但,这种防水隔热结构10的缺点,也在于为了铺设成一层防水隔热粉层11而需要使用大量的粉状天然石材。基于珍惜、节约地球矿石资源的目的,以及为了防止造成地球矿石资源快速枯竭,这种铺设在建筑物的顶楼的楼板80上的防水隔热结构10,确实有改良和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使用粉状天然石材的混凝土楼板的防水隔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楼板的防水隔热结构,,包括:一复合式防水隔热层,铺设在建筑物的楼板上面,由一防水隔热材阵列层及一填缝粉层共同组成,厚度介于1.0-5.0cm;所述复合式防水隔热层的防水隔热材阵列层结构,是由多个防水隔热材料单元排列成彼此之间存在介于1.0-2.0cm的间隔间隙的阵列所构成;所述复合式防水隔热层的填缝粉层结构,是由充填入所述防水隔热材阵列层的间隔间隙的粉状防水隔热材料或粉状石材所构成;一点焊钢丝网层,架设在所述复合式防水隔热层上面;及一混凝土层,为设置在所述复合式防水隔热层上面的混凝土所构成,厚度介于7.0-8.0cm且包覆所述点焊钢丝网层。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隔热材料单元兼具防水及隔热特性,可选自方形、长方形或矩形PU发泡板、PE发泡板、PVC发泡板或PS板。
其中,所述填缝粉层兼具防水及隔热特性,且所述填缝粉层的粉状防水隔热材料或粉状石材经过压实后相当紧密几乎没有间隙,具阻止水流渗透的特性;如果建筑物的楼板因为地震频繁产生裂缝的时候,所述填缝粉层的粉状防水隔热材料或粉状石材,具自动填补发生裂缝处的特性,可以适时发挥阻止水流从裂缝处渗透的防漏效果。
所述混凝土层的表层,设有宽度为1cm以上、深度为2cm的切割缝,用于容忍所述混凝土层的热胀冷缩变化,以降低或避免所述混凝土层出现结构龟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楼板的防水隔热结构,铺设在建筑物的楼板或顶楼上具有防水隔热效果,除了突破了现有技术使用隔热砖、发泡水泥、保丽龙仍不能有效解决建筑物隔热的缺陷外,还可以达到节约使用粉状天然石材的目的,可满足市场上各种建筑物的需求。
附图说明
第1图为现有技术的防水隔热结构的剖面图。
第2图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隔热结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10防水隔热结构
11防水隔热粉层
12PE发泡板层
13点焊钢丝网层
14混凝土层
本实用新型
20防水隔热结构
21复合式防水隔热层
22防水隔热材阵列层
23防水隔热材料单元
24填缝粉层
25点焊钢丝网层
26混凝土层
27切割缝
80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隔热结构20,是铺设在建筑物的楼板80(尤其是建筑物的顶楼)上面的防水隔热叠层结构,包括一复合式防水隔热层21、一点焊钢丝网层25及一混凝土层26。其中,所述复合式防水隔热层21由一防水隔热材阵列层22及一填缝粉层24共同组成。
所述防水隔热材阵列层22是由多个防水隔热材料单元23排列成彼此之间存在有间隔间隙的阵列所构成。其中,所述防水隔热材料单元23可选用方形、长方形或矩形PU发泡板、PE发泡板、PVC发泡板或PS板,厚度介于1.0-5.0cm之间,具有防水性、极高隔热性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长志,未经陈长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10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屋顶花园排水装置
- 下一篇:劲性混凝土钢骨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