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优化的隧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0907.0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杜帅群;周威;卢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9/06 | 分类号: | E02B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化 隧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优化的隧洞结构,属于隧洞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5195-2004)6.2.8要求低流速无压隧洞若采用曲线布置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5倍的洞径(洞宽),转角不宜大于60°。在弯道的首尾应设置直线段,其长度不宜小于5倍的洞径(洞宽),有压隧洞可适当降低要求。这一要求使得在进行隧洞洞线布置时,经常会因为进出口直线段不满足长度要求而进行调整,要么调整洞线靠向山体内侧,要么从新选择挂口位置,以满足直线段长度要求。无论那种方案,都会增加隧洞洞身段长度,增加工程量及投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的隧洞结构,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减少隧洞洞挖、衬砌工程量,缩短施工工期,节省工程投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优化的隧洞结构,它包括洞门、洞身以及设置在洞身挂口位置且连接洞门与洞身的钢筋混凝土洞体直线延伸体,洞身上设置有隧洞挂口边坡且起始于隧洞挂口边坡,钢筋混凝土洞体直线延伸体分别与洞门和洞身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缝,过渡缝中设置有止水。
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洞体延伸体上方填充有洞顶回填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挂口处设置隧洞延伸段延长隧洞弯道首尾的直线段,以满足规范要求,避免了对新的洞线从新开展地质勘探分析,从而减少隧洞洞挖、衬砌工程量,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省了工程投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洞线布置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洞线布置示意图。
其中,1-钢筋混凝土洞体直线延伸体,2-隧洞挂口边坡,3-洞身,4-止水,5-洞门,6-洞顶回填层,7-上游围堰,8-下游围堰,9-现有隧洞,10-地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一种优化的隧洞结构,它包括洞门5、洞身3以及设置在洞身3挂口位置且连接洞门5与洞身3的钢筋混凝土洞体直线延伸体1,洞身3上设置有隧洞挂口边坡2且起始于隧洞挂口边坡2,洞门5、洞身3以及钢筋混凝土洞体直线延伸体1均在地表线10下,隧洞挂口边坡2延伸至地表线10,钢筋混凝土洞体直线延伸体1分别与洞门5和洞身3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缝,过渡缝中设置有止水4。
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洞体延伸体1上方填充有洞顶回填层6,这样可以防止洞体被边坡崩塌碎石破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化了隧洞洞线布置方案。首先,隧洞洞线可以不进行调整,只需在两端增加钢筋混凝土洞体直线延伸体1,避免了多条洞线给地质专业带来的重复勘测绘图劳动;其次,通过钢筋混凝土洞体直线延伸体1满足了规范的要求,避免了洞线整体向山体内侧移动引起长度增加;在挂口位置受其他建筑物或地质条件限制时,保证了最优洞线的可行性,避免了隧洞布置方式和位置的比较、调整,基于上游围堰7和下游围堰8的位置,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导流洞洞线布置时,同等条件下,使围堰、基坑的布置不至于太局促,并可改善堰脚水流条件,如图4所示,现有隧洞9必须向山体内侧移动引起长度增加,增加了工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09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罐式断路器伴热带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茶叶加工的干发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