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绿篱机控制手柄转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0574.1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7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武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合鸿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04 | 分类号: | A01G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李德强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篱 控制 手柄 转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篱机控制手柄,特别是一种控制手柄可相对机座转动的控制手柄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绿篱机又称绿篱剪,主要用于茶叶修剪、公园、庭园、路旁树篱等园林绿化方面专业修剪,它主要包括汽油发动机、传动机构、剪切机构以及前手把和后控制手柄等,后控制手柄固定机座的后部,前手柄安装于机座的前部,前手柄可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工作时,操作者一手抓住前手把,另一只手抓住后控制手柄,汽油发动机动力经传动机构带动剪切机构相对错动进行剪切工作,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剪切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等特点。但在绿篱机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前手把和后控制手柄与机座固定连接,水平方向修剪时,操作者的手完全握紧控制手柄,油门控制此时最方便也最安全;但绿篱机修剪不是固定一个方向不变的,修剪过程中需要变换不同角度,如修剪90度的绿篱时,就需要把绿篱机90度,操作者握住控制手柄的手也与控制插槽成90度夹角,此时控制油门时就不方便也不灵活,在紧急处理过程中容易会发生意外事故,造成机器损坏及人身伤害。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了开发和研制,但至今尚未有较理想的产品面世。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绿篱机控制手柄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轻便、使用安全可靠、可提高工作效率的绿篱机控制手柄转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控制手柄、油箱、机座,所述的控制手柄上设有转动颈部,机座上设有与转动颈部相配合的连接座,油箱底部与连接座固定组成圆形结构并可轴向转动地套设在转动颈部上,控制手柄上设有锁销,锁销外端设有拉手,锁销上设有复位弹簧,连接座上设有三个与锁销相配合并相互间隔90度的锁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颈部的端面设有手柄限位块,连接座上设有与手柄限位块相配合的机座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转动颈部上设有定位槽,连接座上设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转动颈部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上设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由于控制手柄可相对油箱底部与连接座固定组成的圆形结构上轴向转动,连接座上设有三个与锁销相配合并相互间隔90度的锁槽,控制手柄除了在水平方向修剪外,还可以相对机座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90度,用简单的结构实现机器在三个方向修剪工作时,控制手柄与操作者的手臂始终保持同一个方向,结构简单实用,操作灵活轻便,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手柄逆时针转动90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控制手柄,2拉手,3油箱,4机座,5前手把,6复位弹簧,7锁销,8锁槽,9密封圈,10转动颈部,11定位卡扣,12手柄限位块,13机座限位块,14密封槽,15定位槽,16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绿篱机控制手柄转动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控制手柄1、油箱3、机座4、前手把5,前手把5固定在机座4的前部,所述的控制手柄1上设有转动颈部10,机座4的后部设有与转动颈部10相配合的连接座16,油箱3底部与连接座16固定组成圆形结构并可轴向转动地套设在转动颈部10上,控制手柄1上设有锁销7,锁销7外端设有拉手2,锁销7上设有复位弹簧6,连接座16上设有三个与锁销7相配合并相互间隔90度的锁槽8,使控制手柄1可在三个锁槽8上定位。为了保证控制手柄1转动可靠,所述转动颈部10的端面设有手柄限位块12,连接座16上设有与手柄限位块12相配合的机座限位块13。为了保证控制手柄1与机座4连接牢固,所述的转动颈部10上设有定位槽15,连接座16上设有与定位槽15相配合的定位卡扣11。为了达到减震效果,所述的转动颈部10上设有密封槽14,密封槽14上设有密封圈9。
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即水平方向修剪时,如图1和图2所示,锁销7与连接座16中间的锁槽8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合鸿工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合鸿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05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渗透汽化膜性能检测装置
- 下一篇:无纺布生产线上的吸移传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