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7670.0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1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胡强;张世勇;王思亮;樱井建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苏丹 |
地址: | 61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准 绝缘 双极晶体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半导体器件,具体为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背景技术
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在诸如工业逆变器、新能源发电、轨道交通、家用电器等电力电子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传统平面栅型IGBT依然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此类IGBT优势在于制作简单,价格低廉。相较于沟槽栅型IGBT,其主要问题在于JFET效应(结型场效应管)所导致的夹紧现象,导致导通压降较大。
为减小JFET效应,提高PIN区域面积与PNP区域面积之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而提高该比值可以通过增加栅极宽度(L)或者减小元胞窗口宽度(W)。前者会导致元胞尺寸增大,降低器件产率,并可能导致击穿电压减小;后者既能改善导通压降,又能减小元胞尺寸,提高器件产率;因此后者更受大家的亲睐。但是受限于光刻精度,元胞窗口的缩小存在限制,如欲进一步缩小W,就必须引入更高进度的光刻设备,这将提高器件本身的制作成本。
现在提出了一种无需光刻的自对准技术,即侧墙技术。由于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侧墙工艺之后,还有许多步骤,涉及到高温、刻蚀等等,会对侧墙的形貌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侧墙耐电压能力。为解决这个问题,专利在侧墙技术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侧墙保护功能的新型IGBT器件结构。
现有专利CN201110448456.0、申请日为2011-12-28、名称为“沟槽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的制作方法”的发明专利,其技术方案为: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沟槽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提供衬底,分为有源区和终端结构区域;在终端结构区域开出保护环的窗口;通过离子注入和扩散工艺在衬底中形成器件保护环;在衬底表面形成场氧,完成有源区定义;在衬底和场氧表面形成沟槽硬掩模层和光刻胶层,并对光刻胶层作图形化;刻蚀沟槽硬掩模层,露出衬底;在衬底表面淀积侧壁保护层并回刻,在沟槽硬掩模层的两侧侧壁处形成保护侧墙,在衬底表面生长热氧化层;以沟槽硬掩模层和保护侧墙为硬掩模,依次刻蚀热氧化层和衬底,在衬底中形成沟槽,热氧化层在沟槽顶部边缘伸入保护侧墙与衬底之间,形成鸟嘴。
上述专利是针对沟槽型IGBT,并不能适用于平面型IGBT,并且上述专利的的保护侧墙不能起到在工艺中掩膜的作用,其所提到的侧墙保护层实际上仍然是只是侧墙而已,并没有针对侧墙本身再进行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对准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导电类型衬底,第一导电类型衬底的正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基区,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正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第二导电类型基区和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均呈“凹”形,在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基区内设有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分别设置在第二导电类型深扩散区 “凹”型的两凸起端内,同时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也分别位于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的“凹”型的两凸起端内,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深扩散区的两凸起端、第二导电类型重掺区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的两凸起端齐平与,所述三部分的两凸起端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多晶硅栅极、第二绝缘层、侧墙保护层和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发射区上设置有侧墙绝缘层,所述侧墙绝缘层与第一绝缘层、多晶硅栅极和第二绝缘层的端面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衬底的背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集电区。
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或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或N型,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和第二导电类型的类型相异。
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均包括氧化硅层、氮化硅层和金属氧化物层。
所述金属氧化物层为氧化铝层、氧化锡层、氧化镓层、氧化铋层或氧化锌层。
所述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厚度大于5000A,侧墙保护层厚度大于100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侧墙及其保护结构,保护结构的设立能保证侧墙不受损伤,保存完整的形貌,具有更加稳定的工艺生产特性和电学特性表现。
2、本实用新型的侧墙不仅承担工艺中掩膜(注入及刻蚀)的作用,而且还是器件的功能组成部分(承受栅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本专利的侧墙可以选用氧化硅,非常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7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多功能药物分离筛
- 下一篇:一种压盖机输送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