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鲑鳟鱼类鱼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76522.7 | 申请日: | 2013-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4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尹家胜;郭文学;马贵范;佟广香;张庆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鳟鱼 鱼卵 孵化 孵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鲑鳟鱼类鱼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
背景技术
鲑鳟鱼类多为名贵珍稀冷水性鱼类,由于它们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脊间刺而广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上供不应求,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鲑鳟鱼类的鱼卵孵化需专门的孵化器。
现有的鲑鳟鱼类鱼卵孵化装置在孵化时水流由注水口流入,经底端网眼向上冒出后由出水口流出,而现有的孵化装置在进水口处没有设置过滤网,也没有排污口,并且鲑鳟鱼类鱼卵孵化周期较长,如虹鳟平均水温9℃时,孵化期为30~38天,哲罗鲑在7~8℃时,约30天左右可破膜,因此很容易造成污物沉积、网眼阻塞,进而导致鱼卵缺氧死亡,进入底端的较大杂质还容易滋生水霉,进而导致卵霉发生;另一方面,冷水性鱼类在鱼卵孵化过程中的某一时期需保持绝对的静止,此时水流也不宜过大,如哲罗鲑发育积温达47℃·日时,当水流过大则容易导致鱼卵死亡,现有的孵化桶水流经注水器垂直流下后向四周散去,容易造成孵化桶四周水流过大过快,因而对鱼卵的冲击过大,而中间位置往往因水流不足而导致缺氧,造成鱼卵死亡率升高,孵化率低。
综上,现有的鲑鳟鱼类鱼卵孵化装置易造成污物沉积、网眼阻塞以及水流不稳定导致鱼卵缺氧死亡,孵化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鲑鳟鱼类鱼卵孵化装置易造成污物沉积、网眼阻塞以及水流不稳定导致鱼卵缺氧死亡,孵化率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鲑鳟鱼类鱼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鲑鳟鱼类鱼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包括孵化桶、漏斗、注水装置、桶盖和鱼卵托盘,鱼卵托盘水平设置在孵化桶内,桶盖盖在孵化桶的上端面上,鱼卵托盘上均布加工有第一圆形通孔,注水装置包括注水管、分流管和过水圆盘,过水圆盘上均布加工有第二圆形通孔,注水管竖直设置在孵化桶内且注水管的下端从鱼卵托盘的中部穿出,分流管的直径小于注水管的直径,分流管竖直设置在注水管的下端,过水圆盘套装在分流管的外侧壁上,孵化桶的上部设置有上出水口,孵化桶的下部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处设置有阀门,漏斗的下端设置有过滤网,漏斗的下端穿过桶盖与注水管3的上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桶式孵化器的孵化桶的下部设置有排污口,漏斗下端设置有过滤网,与现有的鲑鳟鱼类鱼卵孵化装置相比,打开排污口处的阀门时孵化桶内的污物会及时从排污口排出,避免了污物沉积在孵化桶内,杜绝了水霉滋生,鱼卵托盘的第一圆形通孔始终保持畅通,鱼卵可以保持充足的氧气,大大提高了孵化率;
本实用新型的桶式孵化器的注水装置的分流管和过水圆盘具有减压分流的作用,与现有的鲑鳟鱼类鱼卵孵化装置相比,桶水流经注水器垂直流下后向四周散去,在过水圆盘的作用下孵化桶四周水流平稳,大大减小了对鱼卵的冲击,分流管的直径小于注水管3-1的直径,鱼卵托盘的中心位置水流充足,进一步提高了鱼卵孵化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鲑鳟鱼类鱼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的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适用于鲑鳟鱼类鱼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包括孵化桶1、漏斗2、注水装置3、桶盖4和鱼卵托盘5,鱼卵托盘5水平设置在孵化桶1内,桶盖4盖在孵化桶1的上端面上,鱼卵托盘5上均布加工有第一圆形通孔,注水装置3包括注水管3-1、分流管3-2和过水圆盘3-3,过水圆盘3-3上均布加工有第二圆形通孔,注水管3-1竖直设置在孵化桶1内且注水管3-1的下端从鱼卵托盘5的中部穿出,分流管3-2的直径小于注水管3-1的直径,分流管3-2竖直设置在注水管3-1的下端,过水圆盘3-3套装在分流管3-2的外侧壁上,孵化桶1的上部设置有上出水口1-1,孵化桶1的下部设置有排污口1-2,排污口1-2处设置有阀门1-3,漏斗2的下端设置有过滤网2-1,漏斗2的下端穿过桶盖4与注水管3-1的上端连通。
使用前先将注水管3-1与鱼卵托盘5组合,然后放置于孵化桶1内,放卵时,先打开水流向桶内加入约半桶水,然后缓慢带水加入所需孵化的鱼卵,盖上盖子并放上漏斗,最后打开水流即开始鱼卵的孵化工作;排污时需流水排污,并避免将排污口开的过大,每天早晚需清洗漏斗并排污各2次。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的鱼卵托盘5上第一圆形通孔的孔径为0.2-0.5cm。如此设计,可以使水流缓慢通过托盘5上第一圆形通孔,避免给鱼卵造成激烈碰撞。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65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