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负压进行空气流通的车载降温风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5994.0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5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黄种明;杨星;程龙;张智勇;李坤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锐思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进行 空气 流通 车载 降温 风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通风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利用负压原理进行汽车通风的车载降温风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汽车推陈出新,然而汽车的良好通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现有汽车大多采用压缩机进行制冷和通风,而压缩机利用对大气有污染的氟利昂,会破坏环境;有些汽车则采用太阳能进行冷却和通风,如专利号为ZL 01262232.X的专利提出了一种“轿车用太阳能冷却装置”,该专利利用铺设于轿车顶部和后盖箱的太阳能电池给包含有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装置供电,降低空气温度后通入车厢,实现轿车的降温和通风。这种方法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价格昂贵、半导体制冷器的耗电功率大,并且轿车外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影响了汽车的整体美观性。又如专利号为ZL 02241251.4的专利提出了一种车用“水蒸发制冷空调”,该专利利用汽车行驶过程中往通道内通入的空气进行水蒸发降温处理后通入车厢,但该方法所通入车厢的空气带有潮湿的水汽,影响车内仪器仪表正常工作且不利人们的健康。还有,现有的间接蒸发空调机至少需要两个及以上的风扇来进行通风和冷却,增加了配件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负压原理进行通风的无污染、健康环保、造价低、耗能少并且不影响汽车整体外观的降温通风系统,而且本实用新型能减少间接蒸发空调机通风风扇或冷却风扇的数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负压进行空气流通的车载降温风道系统,由隔腔传导式热交换器、抽风机、二次空气管道、潮湿空气管道、一次空气管道、干冷空气管道和车厢组成。
所述的隔腔传导式热交换器包括蒸发腔、热传导腔和水泵循环单元;所述的蒸发腔设于若干管道外侧空间,蒸发腔利用水蒸发降温原理对管道进行降温,产生的潮湿空气排出隔腔传导式热交换器;所述的热传导腔由若干管道的内腔组成,热传导腔进而利用热传导原理对热传导腔内的空气进行降温,产生的干冷空气输送至车厢;所述的水泵循环单元包括喷淋头、布水网格、水泵和水箱,水泵从水箱抽水至喷淋头洒于布水网格上方,使蒸发腔内的管道喷淋更均匀,蒸发更快速,所述的水泵循环单元为蒸发腔的水蒸发制冷提供水源。
所述的隔腔传导式热交换器置于汽车后备箱内;所述的二次空气管道、抽风机、隔腔传导式热交换器的蒸发腔、潮湿空气管道依次相连;所述的二次空气管道入口置于车厢后部,所述的抽风机从车厢内抽风,经过隔腔传导式热交换器水蒸发降温,产生的潮湿空气经潮湿空气管道排出车底,车厢内形成负压;所述的一次空气管道、隔腔传导式热交换器的热传导腔、干冷空气管道依次相连;所述的一次空气管道入口由车底引风,由于车厢内形成负压使得新鲜空气可由一次空气管道自然吸入,经隔腔传导式热交换器后产生的干燥冷空气由所述的干冷空气管道通入车厢前部。
采用本技术方案后,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 本实用新型采用负压原理,使用一个抽风机即可实现汽车的通风降温,造价低;
2) 本实用新型采用水蒸发制冷来获得干燥的冷空气供乘客使用,更环保,更健康;
3) 本实用新型使用一个抽风机和一个水泵即可实现通风和降温,能耗少;
4)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车身内部,不影响汽车的整体外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集造价低、能耗少、环保、健康无污染、不影响汽车美观于一体的车载降温风道系统。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三维示意图:
图3是隔腔传导式热交换器实施例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轿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一种利用负压进行空气流通的车载降温风道系统,由隔腔传导式热交换器4、抽风机3、二次空气管道2、潮湿空气管道6、一次空气管道5、干冷空气管道7和车厢1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锐思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锐思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59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饮料罐罐盖以及使用该种罐盖的饮料罐
- 下一篇:一种点燃式发动机用甲醇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