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光源吸入式灭蚊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5577.6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8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林松;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寰龙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源 吸入 灭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太阳能光伏板的一种自光源吸入式灭蚊灯。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一般通过驱蚊药物驱蚊或灭蚊。例如,家居生活中,人们通过蚊香驱蚊或灭蚊。还有一些使用电击灭蚊。例如,现有一种灭蚊器,通过药物或光线引诱使蚊虫靠近电网,当蚊虫靠近或接触到电网后,电网产生电流,可电击蚊虫,达到灭蚊目的。其缺陷在于,能耗较大,不够环保。此前,中国专利200910106137.4公开了一种环保型灭蚊器,其包括:电能单元,提供灭蚊所需电能;诱蚊装置,与电能单元相连,通过电能单元将蚊虫诱近;灭蚊装置,将被诱近的蚊虫消灭;固定装置,固定电能单元、诱蚊装置及灭蚊装置,包括入蚊口。诱蚊装置包括:药诱模块,与固定装置相连,通过诱蚊药吸引蚊虫靠近入蚊口;光诱模块,通过电能单元产生光线,吸引蚊虫靠近入蚊口;吸入模块,与固定装置相连,通过风扇产生吸力,将靠近入蚊口的蚊虫吸入灭蚊装置内。灭蚊装置与诱蚊装置相通,将被诱蚊装置吸入的蚊虫困住,使蚊虫与外界隔离。该实用新型通过隔离蚊虫的生存环境达到灭蚊目的,降低了能耗。但实际应用中,其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不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且其安全性也有待于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自光源吸入式灭蚊灯,其不仅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而且自够自动供给电源,灭蚊效果更为明显,同时更为环保安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实用新型目的: 一种自光源吸入式灭蚊灯,包括灯杆、灯罩、半透明灯座,所述灯罩上方设有一太阳能光伏板,所述灯杆中央设有一诱蚊用微光LED灯,所述微光LED灯外面环罩有击杀蚊虫用的电格栅,所述灯罩设于电格栅外侧,所述灯罩与电格栅之间设有一防护格栅,所述灯座表面开有一喇叭状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下方设有一可产生向下吸入气流的吸风扇,所述吸风扇和电格栅分别与一增压电路相连,所述增压电路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风扇具有数个包含黑色及白色的叶片,吸风扇转动时在其四周形成闪烁状的光影。
进一步的,所述电格栅底部设有可使其周向旋转的活动转环,其中上部设有一活动毛刷,所述活动毛刷在外力的驱动下可贴近于电格栅表面对其进行清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在灯座表面开有一喇叭状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下方设有一可产生向下吸入气流的吸风扇,对灭蚊灯上方一定范围内的的蚊虫也可被吸入杀灭,提高了灭蚊效果。同时在电格栅表加装了由防护格栅和灯罩组合而成的防护装置,使用更为安全可靠。所述吸风扇及电格栅由太阳能光伏板供给电能,更为节能环保。在电格栅,其中上部设有一活动毛刷,所述活动毛刷在外力的驱动下可贴近于电格栅表面对其进行清洁,从而可以有效清除附于电格栅表面的蚊子尸体,确保电格栅的电击杀蚊虫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太阳能光伏板,2为灯杆,3为电格栅,4为防护格栅,5为灯罩,6为毛刷,7为灯座,8为吸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光源吸入式灭蚊灯,包括灯杆、灯罩、半透明灯座,所述灯罩上方设有一太阳能光伏板,所述灯杆中央设有一诱蚊用微光LED灯,所述微光LED灯外面环罩有击杀蚊虫用的电格栅,所述灯罩设于电格栅外侧,所述灯罩与电格栅之间设有一防护格栅,所述灯座表面开有一喇叭状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下方设有一可产生向下吸入气流的吸风扇,所述吸风扇和电格栅分别与一增压电路相连,所述增压电路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相连接。其中,所述吸风扇具有数个包含黑色及白色的叶片,吸风扇转动时在其四周形成闪烁状的光影。所述电格栅底部设有可使其周向旋转的活动转环,其中上部设有一活动毛刷,所述活动毛刷在外力的驱动下可贴近于电格栅表面对其进行清洁。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太阳能吸入式灭蚊灯所进行的改进,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变化及等效变换,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寰龙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寰龙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55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捕虫车
- 下一篇:高空作业车及其工作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