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4516.8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4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叶灿雄;梁卫民;梁建秀;余敬源;钟洪伟;伍尚凯;李广彬;黄志荣;潘德赢;陈育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14;A47J36/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27400 广东省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隔热 倒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具体涉及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倒水锅,一般包括锅身、锅盖以及分别设置于锅身和锅盖上的侧耳和盖耳,需要把锅内的事物和水分离时,首选通过盖耳把锅盖做少许偏移,然后再通过布之类的隔热物品放置在锅盖上,通过拇指按压放置于锅盖上的隔热物品,再倾斜锅身,使锅内的非液体物质从锅盖与锅身通过偏移留出的缝隙中留出。另一种使非液体物质和水分离的方法是将倒水锅内的非液体物质和水一起倒至一滤网上,然后再把滤网所隔离的非液体物质再倒进锅中。从以上可以看出,现有的倒水锅只具备倒水的功能,而将烹饪的非液体物质和水进行分离时,则显得非常麻烦,同时,由于其不具备一定的防烫功能,使用中的安全隐患也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通过出水孔位与倒水口的配合结构,方便地将倒水锅内的非液体物质与水进行分离,同时,其加设了隔热片,可有效防止烫伤的发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其包括锅盖、锅身、盖耳以及侧耳,所述锅盖盖放于锅身的上方,所述盖耳安装于锅盖的上表面,侧耳安装于锅身的侧面上,所述锅盖的侧面设有至少一出水孔位,所述锅身上边沿设有与所述出水孔位相匹配的倒水口,锅盖的上表面还安装有隔热片。
所述锅盖包括盖面以及设置于该盖面下侧的环形盖边,隔热片和盖耳均安装于盖面的上表面,出水孔位设置于环形盖边上。
所述侧耳和隔热片均为两个,所述侧耳分设于锅身相对的两侧,在使用所述倒水锅倒水时,所述侧耳和隔热片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侧耳包括侧耳电木件和侧耳铸钢件,该侧耳电木件和侧耳铸钢件均为弧形结构,二者的两端均通过螺钉相互连接以使侧耳形成环状结构,侧耳铸钢件的顶点固定连接于锅身上。
所述隔热片为硅胶隔热片。
所述隔热片包括隔热片本体以及设置于该隔热片本体下侧并与其一体成型的隔热凸柱,所述隔热凸柱插接于锅盖上设有的与隔热凸柱相匹配的隔热片安装孔位中。
所述倒水口为两个,该两个倒水口设置于与所述侧耳相对的两侧的锅身上,出水孔位为两个,其位置与倒水口分别对应。
所述出水孔位包括第一出水孔位和第二出水孔位,其中,第一出水孔位的孔径大于第二出水孔位的孔径。
所述盖耳包括盖耳电木件和盖耳铸钢件,该盖耳电木件和盖耳铸钢件均为弧形结构,二者的两端均通过螺钉相互连接以使盖耳形成环状结构,盖耳铸钢件的顶点固定连接于锅盖上。
盖耳铸钢件的顶点上固定连接一向下延伸的凸柱安装位,该凸柱安装位插接于盖面上设有的盖耳安装孔位中,且该凸柱安装位上沿其轴向设有一螺纹孔,螺钉通过盖面的下表面穿入该螺纹孔中。
开始时,将出水孔位和倒水口错开,通过锅盖中的环形盖边对倒水口进行遮挡,可使倒水锅达到密封的效果,此时,可对锅身内的非液体物质进行加热或烹饪等各种操作。
需要将非液体物质与水或液体物质分离时,首先通过旋转盖耳使出水孔位对准倒水口,然后握住侧耳电木件,同时拇指按压隔热片使锅盖不会随便移动,再倾斜锅身到适当的角度,使锅身内的水或/和液体物质经出水孔位的小孔从倒水口排出,而非液体物质则留于锅身中,从而实现了滤渣倒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优点是:
1、通过出水孔位、倒水口以及隔热片的配合,可方便将锅身内的非液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分离,同时,环形盖边与锅身配合可在烹饪等过程中实现该倒水锅的密封。
2、出水孔位和倒水口的配合结构,也可作为该倒水锅的排气使用。
3、采用电木材质的盖耳和侧耳,起到隔热防烫作用。
4、出水孔位设置大、小两种结构,可根据锅身内的非液体物质的体积选择适宜的倒水口。
5、锅身的倒水口结构在和锅盖同时使用或单独使用时均可方便地将水和/或液体物质倒出,可以防止水合液体物质在倒出时残留在锅身上,从而对倒水锅起到一定的保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隔热滤渣倒水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隔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盖耳电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盖耳铸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侧耳电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侧耳铸钢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45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原高湿环境下的风力发电机组除湿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旋流干煤粉气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