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支架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1966.1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6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林宪登;陈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罗承创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支架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成型稳定,不易松动的LED支架模组。
背景技术
LED 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其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高亮度、低热量、环保、坚固耐用等诸多优点,是最理想的光源。LED 通常由LED支架上固晶成型,而LED支架一般都固定于金属框架上,LED支架与金属框架形成LED支架模组,但是,LED支架的绝缘座与金属框架之间没有相互固持的结构,导致LED支架与支架料带之间容易松动,不利于LED支架的后续加工,并且,传统LED支架上焊盘面积小,不方便LED支架的焊接。因此,应对LED支架及其料带进行结构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LED支架模组,其通过于金属框架上设置凹槽,使金属框架与LED支架结合更稳固,防止松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LED支架模组,包括金属框架和一体成型于该金属框架上的复数个LED支架,该金属框架包括两基部、并排连接于两基部之间的复数个的纵向框条和连接于相邻纵向框条之间的横向框条,所述两相邻横向框条之间形成用于固定LED支架的固持空间,并于横向框条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固持空间的凹槽,上述LED支架外壁一体固持于横向框条上,上述凹槽嵌设于LED支架外壁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ED支架包括绝缘座和一体设置于该绝缘座上的复数个导电端子,其中,该绝缘座设置有一反光杯,该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固持部和焊脚部,其中,该接触部位于绝缘座之反光杯内形成焊盘,该固持部一体镶嵌于绝缘座上,该焊脚部伸出绝缘座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和第四导电端子,其中,该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并排设置于绝缘座一侧,该第三导电端子与第四导电端子并排设置于绝缘座另一侧,并第二导电端子之接触部沿靠近第一导电端子之接触部方向向上偏移以增大焊盘面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接触部向第一导电端子之接触部偏移0.2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金属框架之纵向框条上设置凹槽,使绝缘座与纵向框条结合更加稳固,防止产品成型过程中松动,另外,将第二导电端子之接触部向上偏移0.2mm,以增大LED支架焊盘面积,方便产品焊接。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LED支架模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之A-A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未镶嵌绝缘座的金属框架示意图;
图4为图3之M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LED支架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LED支架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金属框架 11、基部
12、纵向框条 13、横向框条
131、凹槽 14、固持空间
20、LED支架 21、绝缘座
211、反光杯 22、导电端子
221、接触部 222、固持部
223、焊脚部 23、第一导电端子
24、第二导电端子 25、第三导电端子
26、第四导电端子 a、偏移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LED支架模组,包括有金属框架10和一体成型于该金属框架10上的复数个LED支架20,其中:
该金属框架10包括两基部11、并排连接于两基部11之间的复数个的纵向框条12和连接于相邻纵向框条12之间的横向框条13,该两相邻横向框条13之间形成用于固定上述LED支架20的固持空间14,并于横向框条13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固持空间14的凹槽131,上述LED支架20外壁一体固持于横向框条13上,上述凹槽131嵌设于LED支架20外壁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罗承创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博罗承创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19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芯微小型灌封式电缆组件用工装
- 下一篇:绝缘栅半导体装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