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井段螺杆钻具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1842.3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6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石崇东;张建卿;李录科;王万庆;王浩;谌建祁;何辉;王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8 | 分类号: | E21B7/08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井 螺杆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井段螺杆钻具组合。
背景技术
斜井段是水平井的关键环节,目前苏里格区块天然气水平井采用的井身剖面设计为直-增-稳-增-平,靶前距设计一般控制在350—500米,靶前距的大小决定着斜井段的长度及斜井段的曲率。天然气水平井斜井段采用“牙轮钻头+1.25o螺杆”组合,复合增斜率达2.1-3.3o/30米,滑动增斜率7.5-9 o/30米。但是牙轮钻头使用时间受限制,容易造成掉牙轮风险。后通过PDC钻头的个性化改进,在大斜度井段使用1.25度螺杆配合PDC钻头滑动钻进工具面稳定,滑动钻进效率高,但在0-10°井斜范围定向效率非常低,因此基本形成了“牙轮定向、PDC 钻头增斜”的斜井段施工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斜井段螺杆钻具组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斜井段螺杆钻具组合,其特征在于:
包括钻头、螺杆钻具、回压凡尔、无线随钻定向接头、无磁钻铤、转换接头、加重钻杆和钻杆;其中,钻头公扣与螺杆钻具下部母扣相连,螺杆钻具上部母扣与回压凡尔下部公扣相连,回压凡尔上部母扣与无线随钻定向接头下部公扣相连,无线随钻定向接头上部母扣与无磁钻铤下部公扣相连,无磁钻铤上部母扣与转换接头下部公扣相连,转换接头上部母扣与加重钻杆下部公扣相连,45根加重钻杆自下而上依次相连,加重钻杆上部母扣与钻杆连接。
所述钻头外径为215.9mm,公扣扣型为431;
所述螺杆钻具外径为172mm,下部母扣扣型为430;上部母扣扣型为460;
所述回压凡尔下部公扣扣型为461,上部母扣扣型为460;
所述无线随钻定向接头下部公扣扣型为461,上部母扣扣型为460;
所述无磁钻铤外径为165mm,下部公扣扣型为461,上部母扣扣型为460;
所述转换接头下部公扣扣型为461,上部母扣扣型为410;
所述加重钻杆外径为127mm,下部公扣扣型为411,上部母扣扣型为410。
所述钻杆外径为127mm,下部公扣扣型为411,上部母扣扣型为410。
所述螺杆钻具的弯壳体的角度为1.5o。
所述钻头为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通过优选螺杆型号,改进了导向PDC钻头个性化设计,为了能够使相同部位的切削齿具有相同的磨损量,尽可能的延长切削齿寿命,采用了等切削布置设计,同时采用较浅内锥和较短的外锥剖面结构,增强钻头的工具面稳定性及使用寿命。提高胎体材料综合物理性能的,其刀翼高度比普通钻头增加约50%,使钻头的稳定性大大增强;长保径设计在水平井中有效地防止钻头发生回旋,使钻头工作更加平稳以及稳定工具面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深排屑流道设计,可以更加有效地使钻屑及时离开井底,避免重复破碎,防止钻头泥包,结合高倾斜角的中心喷嘴使井底漫流层能覆盖整个钻头冠部,有利于钻头清洗和切削齿的冷却,有效提高斜井段PDC钻头复合增斜率,提高井眼轨迹控制能力,有效提高斜井段施工效率。采用1根无磁钻铤,45根Ф127mm加重钻杆,降低钻具结构刚性。斜井段的钻具的优化主要是针对实现一趟钻的目标进行改进,形成了“全斜井段倒装柔性钻具”,即小井斜定向段钻进去掉了普通钻铤,造斜点开始就按照一趟钻完成斜井段的思路,使用倒装钻具组合。
附图说明
图1为钻头示意图;
图2为螺杆钻具示意图;
图3为回压凡尔示意图;
图4为无线随钻定向接头示意图;
图5为无磁钻铤示意图;
图6为转换接头示意图;
图7为加重钻杆示意图;
图8为钻杆示意图;
图9为斜井段螺杆钻具组合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钻井工艺领域,针对苏里格区块天然气水平井斜井段使用“PDC+螺杆”组合复合增斜率较低,优选出螺杆型号,有效提高斜井段复合增斜率。
参见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斜井段螺杆钻具组合的具体结构为:
包括钻头、螺杆钻具、回压凡尔、无线随钻定向接头、无磁钻铤、转换接头、加重钻杆和钻杆;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18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