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液压启闭机操作平面钢闸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8153.7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2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申献平;王德丽;何伟;徐国杨;杨薇;覃志强;陶光慧;黄臣勇;李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7/26 | 分类号: | E02B7/26;E02B7/3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液压 启闭 操作 平面 闸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面钢闸门的操作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液压启闭机操作平面钢闸门的装置,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工金属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平面闸门的启闭装置大多采用卷扬式启闭机,卷扬式启闭机在长期的应用中,技术在不断完善和成熟,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卷扬式启闭机只能给闸门一个方向的动力,也就是说只能给闸门向上提升的动力,而当需要闭门时只能依靠闸门的自重来实现闭门。然后,在很多实际条件下闸门可能存在靠自重无法闭门的情况。而且,卷扬式启闭机在运行过程中,闸门在启闭时通常会出现较大振动,运行不够平稳,而且还可能因为共振损害闸门金属结构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液压技术来操作平面钢闸门的装置,从而替代传统的卷扬式启闭机,由于液压启闭机可以实现双向传动,且运行比较平稳,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闸门两侧设有可以将闸门提升或者放下的液压启闭机油缸;在闸门两侧的闸墩上方设有用于前述的闸门上下移动的启闭机导向柱。液压启闭机油缸通过柱塞的方式设置在前述的闸门两侧的闸墩中。柱塞式的液压启闭机和启闭机导向柱的结合,可以保证闸门在运行中平稳提升或下放,不仅可以提供闸门上下两个方向的动力,还能避免运行过程中系统的振动。启闭装置中柱塞式液压油缸包括装有进油口与出油口的缸筒、活塞和活塞杆,进油口位于缸筒的无杆腔,出油口位于缸筒的有杆腔,工作状态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管路连通,进油口通过管路与阀件连接;检修及调试状态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通过管路与阀件连接;阀件分别通过管路与液压油泵的出油口及油箱连接,液压油缸安装在机架上,活塞杆的伸出端与门叶连接。
进一步的,闸门悬挂在至少一条横跨在其两侧的所述启闭机油缸上的启闭机挑梁下方。优选的,闸门通过设置在其顶部的闸门长拉杆悬挂连接在所述启闭机挑梁下方。为了使闸门提升或下放更加平稳,优选的,闸门长拉杆共有两条,并在闸门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更优选的,闸门长拉杆共有三条以上,并在闸门顶部均匀布置。另外,所述拉杆为金属杆,其强度应足够承受闸门的自重。
本实用新型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紧筹,便于现场操作和远程集控等特点。由于采用了柱塞式液压油缸取代了卷扬式启闭机繁琐的附加操作条件,实现设备在生产车间内的调试及试运行,大部分工作在生产车间完成,大大保证了产品的最终质量,同时有利于今后的维护、检修工作。同时,由于液压油缸能够提供闸门上下两个方向的动力,就可以解决在某些条件下闸门自重无法闭门的问题,同时,液压油缸使闸门在启闭过程中都能保持平稳,几乎没有振动,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闸门,2-启闭机挑梁,3-启闭机导向柱,4-闸门长拉杆,5-启闭机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看图1,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当闸门1打开时,由于启闭机挑梁2是支撑在启闭机油缸5上,因此先通过启闭机油缸5对启闭机挑梁2提供向上的力,启闭机挑梁2将力传递给闸门长拉杆4,闸门长拉杆4将闸门1提起,然后沿着启闭机导向柱3缓缓向上提升,直到达到需要的高度。
当闸门1关闭时,控制柱塞式启闭机油缸5给启闭机挑梁2一个向下的力,启闭机挑梁2向下推动闸门长拉杆4,闸门1在自重和闸门长拉杆4传递来的向下的力的推动下缓缓下降,直到闸门1完全关闭。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81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