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腔异物取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7671.7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7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东;康景佳;郭颖;赵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海东 |
主分类号: | A61B17/50 | 分类号: | A61B17/50;A61B17/2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34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腔 异物 取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鼻腔异物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鼻腔异物取出装置,如专利CN 202859262 U的“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其包括一个中空的柄杆,柄杆前端设有一个软胶头,后端设有一个部分伸入柄杆内的螺纹柱,螺纹柱上设有螺纹配合的调节套;一个弹性丝呈U形放置,两端穿过软胶头进入柄杆内,并且两端与螺纹柱下端固定连接。但是,上述鼻腔异物取出器具有以下缺陷:1、软胶头采用螺纹旋转的方式与调节套进行相对运动,在实际应用中极为不便,需要将螺纹柱旋转数圈才能将异物取出,操作繁琐。2、取出器前端的软胶头对鼻腔内异物夹取不稳,实用性差。为此,需要对现有的鼻腔异物取出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鼻腔异物取出装置,解决了现有鼻腔异物取出装置操作繁琐、对异物夹取不稳等问题。其结构设计巧妙,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容易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鼻腔异物取出装置包括调节套、设置在调节套内的夹取部、安装在调节套末端的端盖,其技术要点是:所述调节套包括由前向后管径逐渐增大的锥筒状外套管、限位在外套管内的直筒状内套管;内套管末端设有限位在端盖前端的弹簧机构,端盖末端设有用于控制弹簧机构的按钮;夹取部包括设置在内套管内的由弹簧机构控制的拉杆、设置在拉杆前端的探出外套管的夹取环。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及积极的技术效果是:调节套包括由前向后管径逐渐增大的锥筒状外套管、限位在外套管内的直筒状内套管,锥筒状的外套管可将直径较小端探入鼻腔,减小对鼻腔的损害。直筒状内套管限位在外套管内,使夹取环在向弹簧机构方向拉伸时,内套管前端将夹取环向中心挤压,保证夹取的稳定性。内套管末端设有限位在端盖前端的弹簧机构,并设置由弹簧机构控制的拉杆,采用弹簧机构避免了现有螺纹结构繁琐的操作,仅需按一次便相当于螺纹机构旋转数圈,因此操作更加简便快捷。端盖末端设有用于控制弹簧机构的按钮,按钮设置在端盖末端更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外套管、2内套管、3夹取部、4弹簧机构、5端盖、6按钮、7夹取环、8挡圈、9拉杆、10内套管限位环、11外套管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图1~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鼻腔异物取出装置包括由前向后管径逐渐增大的锥筒状外套管1、限位在外套管1内的直筒状内套管2、设置在内套管2中的夹取部3、安装在外套管1末端的端盖5。其中,外套管1前端设有挡圈8,端盖5上有中心向边缘同心设有内套管限位环10与外套管连接环11,内套管2前端通过挡圈8限位,内套管2末端通过内套管限位环10限位。外套管1的末端还设有内螺纹,外套管连接环11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端盖5螺合在外套管1的末端。夹取部3包括设置在内套管2内的由弹簧机构4控制的拉杆9、设置在拉杆9前端的探出外套管1的夹取环7。内套管2末端设有限位在端盖5前端的弹簧机构4,端盖5末端设有用于控制弹簧机构4的按钮6。使用时,将直径较小的外套管前端探入鼻腔,定位异物后用夹取环套住。弹簧机构具有两个档位,按钮用于在两档位(压缩档、复位档)之间切换。弹簧机构处于压缩状态时,拉杆9前端探出外套管。此时按下按钮,弹簧机构复位,夹取环回缩,内套管前端向中心挤压夹取环,使异物夹紧,避免滑落。综上所述,实现了将异物夹出的目的。
实施例2
如图4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它是将实施例1中的夹取环改换为四脚的夹取爪,其夹取异物过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采用该结构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海东,未经黄海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76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