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大体积砼一次连续浇注循环管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4292.2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7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顾国平;冒付兵;严广平;方志根;汪海洋;周兴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绘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大 体积 一次 连续 浇注 循环 管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冷却设备,超大体积砼一次连续浇注循环管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发展迅速,高层、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大体积砼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大体积砼施工过程中,因水泥水化热作用产生很大的热量,砼表面热量散失较快,内部热量不易散发,从而内部与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差。当温差超过一定临界值时,会产生温度应力,当这种温度拉应力大于砼的抗拉强度时,砼结构便会产生裂缝,从而影响工程的耐久性。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的第5.1.4条针对“超长大体积砼”介绍了当前国内常见的“留置变形缝”、“结合后浇带”、“跳仓法施工”三种施工方法;此外,对于当前国内“超厚大体积砼”多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以及多种保温材料覆盖保温措施、设置构造钢筋、设置垫层上的滑动层、设置减少外部约束措施等,该规范对此也有一定的描述。
但对于“超大体积砼”而言:上述施工方法,虽然解决了产生裂缝的问题,但也存在费时、费料、费工等的缺点。因此研发一种更加合理的超大体积砼一次连续浇注方法及其配套设备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冷却效果好的超大体积砼一次连续浇注循环管网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大体积砼一次连续浇注循环管网结构,其创新点在于:主要包括循环水钢管网、预置支撑,预置支撑包括若干水平支撑钢管和垂直支撑钢管,所述水平支撑钢管由水平横向支撑钢管和水平纵向支撑钢管组成“井”字形平面结构,并通过若干垂直支撑钢管连接构成一个立体框架结构后置于待浇注超大体积砼的两砖墙夹层内;循环水管网包括若干个垂直设置在预置支撑上的“S”形延伸的平面折流循环水管道,以及分别连通各平面折流循环水管道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循环水进水总管和循环水出水总管;所述平面折流循环水管道由若干水平循环水钢管、垂直循环水钢管通过弯头依次连接构成,水平循环水钢管落在预置支承的水平支撑钢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循环水钢管、垂直循环水钢管、弯头规格为¢48mm。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循环水钢管、垂直循环水钢管与弯头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平面折流循环水管道中相邻上、下水平循环水钢管的垂直间距为800-820mm;而相邻平面折流循环水管道的水平间距为900-110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循环水管网将低温水送入砼中心各区域,吸收热量后外排循环交换,使砼内部水化热高温区难以集中,减少了对砼周围约束的影响,可不设温控构造筋、垫层滑动层及结构外部约束减缓措施,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且具有极强的操作主动性,可改善被动保温的常规做法,降低施工难度,减少砼内部高温应力变形发生风险。
循环水管网采用短脚手架钢管制作而成,为废品回收利用,且可与基础底板、承台钢筋工序同步施工,经济实用性强、施工操作方便、施工工艺简单、易掌握、生产效率高、安全可靠、施工成本低,对“超大体积砼”施工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超大体积砼一次连续浇注循环管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循环水进水总管与各平面折流循环水管道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平面折流循环水管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超大体积砼一次连续浇注循环管网结构,主要包括循环水钢管网、预置支撑。
预置支撑包括若干水平支撑钢管1和垂直支撑钢管2,本实施例中,两者均采用¢48mm的钢管。
水平支撑钢管1由水平横向支撑钢管和水平纵向支撑钢管组成“井”字形平面结构,并通过若干垂直支撑钢管2连接构成一个立体框架结构后置于待浇注超大体积砼的两带泡沫板的砖墙夹层3内。
循环水管网包括若干个垂直设置在预置支撑上的“S”形延伸的平面折流循环水管道4,以及分别连通各平面折流循环水管道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循环水进水总管5和循环水出水总管。
如图3所示,平面折流循环水管道4由若干水平循环水钢管41、垂直循环水钢管42通过弯头43依次连接构成,其中,水平循环水钢管41落在预置支承的水平支撑钢管1上。本实施例中,水平循环水钢管41、垂直循环水钢管42、弯头43规格为¢48mm,且水平循环水钢管41、垂直循环水钢管42与弯头43通过螺纹连接。
为提高循环管网对混凝土的换热效果,平面折流循环水管道4中相邻上、下水平循环水钢管的垂直间距为800-820mm;而相邻平面折流循环水管道的水平间距为900-1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绘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绘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42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力矩限制器、力矩限制系统及起重机
- 下一篇:一种起重机吊绳摆动限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