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驾驶员疲劳驾驶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3487.5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0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常天春;张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驾驶员 疲劳 驾驶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驾驶员疲劳驾驶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日常行车中,应当科学合理的安排行车时间和计划,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疲劳驾驶行车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形。
尽管交通法规一直约束疲劳驾驶,但实际生活中依然出现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驾驶员疲劳驾驶监测系统,解决在行车过程中,因疲劳驾驶而出现交通事故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驾驶员疲劳驾驶监测系统,其中,包括:
用于监测驾驶员眼睛状态的监控装置;
用于根据驾驶员眼睛状态判断疲劳驾驶时对行驶状态进行处理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监控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监控装置包括:
用于定位跟踪眼睛位置的定位装置;
用于根据眼睛位置实时监控眼睛状态的摄像头。
其中,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摄像头提供照明的红外照明装置。
其中,所述摄像头包括用于根据眼睛位置自动调整角度的角度调整结构。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判断出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时,控制汽车电子油门收油的第一子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判断出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时,控制汽车的双闪警示灯闪烁的第二子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判断出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时,控制汽车的自动变速箱强制降档的第三子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判断出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时,控制汽车的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的第四子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监控装置安装于汽车前风挡上以及所述控制装置安装于汽车仪表台上。
其中,驾驶员疲劳驾驶监测系统还包括:
用于测量行车时长和/或行车长度的测量装置;
用于判断测量的行车时长和/或行车长度是否大于设定值,对驾驶员出现疲劳状态进行报警的报警装置。
其中,所述测量装置包括:
用于记录行车时长的计时器,和/或用于测量行车长度的计算器。
其中,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通过监控装置监控的驾驶员的眼睛状态,控制模块在判断驾驶员疲劳驾驶时,控制装置会对行驶状态产生控制,这样会预防出现交通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在汽车内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监控装置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结构控制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风挡,2-监控装置,3-仪表台,4-控制装置,5-正驾驶座椅,21-定位装置,22-摄像头,23-红外照明装置,41-第一子控制装置,42-第二子控制装置,43-第三子控制装置,44-第四子控制装置,6-电子油门,7-双闪警示灯,8-自动变速箱,9-声光报警器,10-测量装置,11-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员疲劳驾驶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判别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控制驾驶汽车的行驶状态,减少出现交通事故。
如图1和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驾驶员疲劳驾驶监测系统,包括:
用于监测驾驶员眼睛状态的监控装置2;
用于根据驾驶员眼睛状态判断疲劳驾驶时对行驶状态进行处理的控制装置4,所述控制装置4与所述监控装置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监控装置2监测到的眼睛状态,控制装置4对驾驶员的眼睛状态进行判断,当驾驶员是疲劳驾驶时会对行驶状态进行控制,这样驾驶的汽车会根据控制装置4减速或者报警,减少出现交通事故。
如图3所示,由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头部不是固定在某一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驾驶员疲劳驾驶监测系统中,所述监控装置2包括:
用于定位跟踪眼睛位置的定位装置21;
用于根据眼睛位置实时监控眼睛状态的摄像头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34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式夹紧定位机构
- 下一篇:针织横机的马达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