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3168.4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2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宏;林哲宇;徐玮志;李忠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五***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平面型显示装置,例如为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已成为显示装置的主流。为更进一步地达到低消耗功率的特点,目前已多使用耗电量小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取代传统的白炽灯管或荧光灯管作为平面型显示装置显示时所需的光源提供。
发光二极管为一种电流驱动的低电压单向导电元件,加上发光二极管本身的光通量随着流过该发光二极管的电流而有所改变,因此为使得平面型显示装置能够均匀亮度的发光,必须提供一稳定电流源供给由发光二极管所组成的串行或阵列,使其亮度达到一致性。现有用以提供发光二极管串行稳定电流源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主要是在每个发光二极管串行上串联一定电流元件,例如为电流镜,然而此电路架构势必因发光二极管串行的数量增加而变得庞大,因此,如何有效地稳定导通至发光二极管串行的电流并使通过所有发光二极管串行的电流达到一致,同时达到缩减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的电路架构(或体积),成为本领域技术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式,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用以提供稳定电流及电流予发光二极管串行,使发光二极管串行的亮度一致。
本技术方式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所述发光二极管装置电连接于一电压源及多个发光二极管串行,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包含一定电压输出模块、一整流单元及一定电流控制单元。定电压输出模块电连接于电压源,所述定电压输出模块包含一切换单元、一谐振单元、一转换单元及一电力平衡单元;谐振单元电连接于切换单元,转换单元包含一初级绕组、两个第一次级绕组及一第二次级绕组,初级绕组电连接于谐振单元。电力平衡单元包含一平衡变压器,所述平衡变压器包含两个平衡线圈,平衡线圈电连接于第一次级绕组。整流单元电连接于电力平衡单元及发光二极管串行。定电流控制单元电连接于该第二次级绕组及发光二极管串行。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定电流控制单元包含一驱动元件及一电力转换电路,驱动元件电连接于发光二极管串行,电力转换电路电连接于驱动元件及第二次级绕组。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电力平衡单元还包含两个平衡电容器,平衡电容器电连接于第一次级绕组及整流单元,平衡电容器、第一次级绕组及平衡线圈呈串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还包含一控制器,电连接于第二次级绕组及切换单元,控制器控制切换单元的切换频率。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还包含多个保护电容器,保护电容器并联于发光二极管串行。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整流单元包含两个第一整流器及一第二整流器,第一整流器分别电连接于第一次级绕组及发光二极管串行,第二整流器电连接于第二次级绕组。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还包含一准位检测电容器,电连接于第二整流器。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平衡线圈具有相同匝数。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谐振单元包含一谐振电容器、一谐振电感器及一励磁电感器,谐振电容器、谐振电感器及励磁电感器呈串联电连接,励磁电感器并联电连接于初级绕组,励磁电感器电连接于谐振电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切换单元包含两个切换元件,电连接于控制器,控制器调变切换元件的切换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的电路方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
1: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 10:切换单元
100:切换元件 11:控制器
12:谐振单元 120:谐振电容器
122:谐振电感器 124:励磁电感器
14:转换单元 140:初级绕组
142:第一次级绕组 144:第二次级绕组
15:准位检测电容器 16:整流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31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