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蜂窝陶瓷载体透光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2261.3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4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孙敏;朱增赞;郭耘;詹望成;张志刚;卢冠忠;顾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蓝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N21/8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霞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窝 陶瓷 载体 透光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零部件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陶瓷载体透光检测技术。
背景技术
蜂窝陶瓷载体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机动车尾气处理领域。国内蜂窝陶瓷载体在生产过程中因工艺复杂,极易出现孔道变形或者堵孔情况。生产或品质人员在检验时主要是将产品隔对准灯光,依靠肉眼对所有孔道进行逐个仔细的检查,此检验方法是靠操作员用眼睛隔对着灯光检验,长时间操作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且检测精度较低。而以测量光的透光率并提供精确的数据为主的设备投资费用昂贵,对于很多企业来讲难以承受。目前,还没有一种制作成本低、操作方便,且能快速、准确检测的蜂窝陶瓷载体透光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窝陶瓷载体透光检测装置,以降低成本、方便操作、提高蜂窝陶瓷载体透光检测的速度和准确度,并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蜂窝陶瓷载体透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椅子型金属框架(1)、脚轮(2)、控制电箱(3)、光源开关(4)、启动按钮(5)、LED平面光源(6)、透光玻璃(7)、遮光垫(8)、磨砂玻璃(9)、玻璃反光镜(10)、随意停撑杆(11)、导轨(12)、滑轮(13)和气缸(14);所述脚轮(2)分别固定在所述椅子型金属框架(1)底部的四个脚下面,与地面滚动接触,方便移动;所述控制电箱(3)固定于椅子型金属框架(1)坐面下面;所述LED光源(6)为平面光源,固定在椅子型金属框架(1)的坐面的上面;所述光源开关(4)位于控制电箱(3)上,用于控制LED光源(6);
所述透光玻璃(7)通过自身带有的金属框边与椅子型金属框架(1)固定,并位于LED平面光源(6)的上方;所述透光玻璃(7)上表面紧贴有遮光垫(8),遮光垫(8)的中部开设有透光孔;所述磨砂玻璃(9) 通过自身带有的金属框边与滑轮(13)固接在一起,并位于遮光垫(8)的上方;所述磨砂玻璃(9)、透光玻璃(7)、LED光源(6)和椅子型金属框架(1)坐面相互平行,且磨砂玻璃(9)和透光玻璃(7)的大小形状相同,正投影能覆盖LED光源(6)的面积;
所述玻璃反光镜(10)通过随意停撑杆(11)与磨砂玻璃(9)相连并位于磨砂玻璃(9)的上侧,通过随意停撑杆(11)调节玻璃反光镜(10)和磨砂玻璃(9)之间的夹角;
导轨(12)固定在椅子型金属框架(1)的靠背面内侧高于遮光垫(8)的位置,所述滑轮(13)可沿导轨(12)方向在导轨(12)上任意上下移动;所述的气缸(14)固定在椅子型金属框架(1)的背面的下方沿椅子型金属框架(1)的高度方向设置,气缸(14)的顶端与滑轮(13)固接在一起;用于控制气缸(14)的动作的启动按钮(5)位于椅子型金属框架(1)的一侧面。
所述的遮光垫(8)的形状大小与透光玻璃(7)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以保证能从玻璃反光镜中清楚看到磨砂玻璃(9)上的成像。
所述的遮光垫(8)上的透光孔呈圆形或方形,且透光孔的形状大小和待检测产品的形状大小一致,以进一步保证能从玻璃反光镜(10)中清楚看到磨砂玻璃(9)上的成像。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LED平面光源、透光玻璃、遮光垫、磨砂玻璃和玻璃反光镜等简单且廉价的零部件即可清晰成像,无需购买昂贵的光学器件,从而降低成本;通过遮光垫、磨砂玻璃等即可成像,无需采用高精度感光设备,使成像清晰;通过磨砂玻璃、玻璃反光镜等即可肉眼观察,无需使用计算机软件,易于操作,提高蜂窝陶瓷载体透光检测的速度和准确度,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过程光路图。
图中: 1椅子型金属框架、2脚轮、3控制电箱、4光源开关、5启动按钮、6 LED平面光源、7透光玻璃、8遮光垫、9磨砂玻璃、10玻璃反光镜、11随意停撑杆、12导轨、13滑轮、14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蓝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蓝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22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送瓶子的星轮传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带两用包带的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