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线圈及具有该加热线圈的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1786.5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6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钟明生;张观军;黄英文;李德华;王文斌;侯纪波;陈怀礼;邢煊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44 | 分类号: | H05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线圈 具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感应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线圈及具有该加热线圈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高频感应加热的理论基础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焦耳定律、集肤效应和热传导理论。感应加热时,加热电源将50Hz的工频电源转换成100Hz或者更高频率的高频电源。高频电源的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磁力线圈通过待加热组件时,交变的磁力线穿透待加热组件形成回路,在其横截面内产生感应电流,此电流称为涡流。在焦耳定律原理作用下,待加热组件迅速发热,进而实现钎焊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线圈一般都采用封闭式感应线圈结构,由于封闭式感应线圈无法快速进入形状较为复杂的待加热组件焊接加热区域,因此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线圈对较为复杂的待加热组件进行加热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加热线圈及具有该加热线圈的加热装置,以达到加热线圈能够对较为复杂的待加热组件进行加热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线圈,包括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具有在张开状态形成开口的第一位置和在闭合状态形成加热空间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感应线圈包括第一线圈本体、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设置于第一支撑部内并与第一线圈本体电连接,第一线圈本体铰接于第一支撑部的第一连接点上。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密封接头,第一线圈本体通过第一旋转密封接头绕第一连接点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线圈本体和第一连接线电连接构成第一闭合线圈回路。
进一步地,第二感应线圈包括第二线圈本体、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线设置于第二支撑部内并与第二线圈本体电连接,第二线圈本体铰接于第二支撑部的第二连接点上。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旋转密封接头,第二线圈本体通过第二旋转密封接头绕第二连接点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线圈本体和第二连接线电连接构成第二闭合线圈回路。
进一步地,加热线圈还包括固定装置,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均通过固定装置与对应的电极连接。
进一步地,加热空间的截面形状与待加热组件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上述加热线圈。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线圈,通过将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化,能够使待加热组件更加容易地进入或离开加热线圈的加热空间,从而达到加热线圈能够对较为复杂的待加热组件进行加热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线圈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线圈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第一感应线圈;11、第一线圈本体;12、第一连接线;13、第一连接点;20、第二感应线圈;21、第二线圈本体;22、第二连接线;23、第二连接点;30、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线圈,包括第一感应线圈10和第二感应线圈20。其中,第一感应线圈10和第二感应线圈20具有在张开状态形成开口的第一位置和在闭合状态形成加热空间的第二位置。
通过将第一感应线圈10和第二感应线圈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化,能够使待加热组件更加容易地进入或离开加热线圈的加热空间,从而达到加热线圈能够对较为复杂的待加热组件进行加热的目的。
如图1所示,第一感应线圈10包括第一线圈本体11、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线12。第二感应线圈20包括第二线圈本体21、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线22。其中,第一连接线12设置于第一支撑部内并与第一线圈本体11电连接,第二连接线22设置于第二支撑部内并与第二线圈本体21电连接,且第一线圈本体11铰接于第一支撑部的第一连接点1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17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复合芯软铝绞线用拉环
- 下一篇:振动系统和应用该振动系统的扬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