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镁带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1516.4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5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仝仲盛;童品辉;孙贵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北轻合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27/06;B21B4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22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镁带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镁轧制是温轧,其料的温度在300~350℃范围轧制才不会产生裂纹,但压辊的温度和润滑方法始终是工艺的难点,如果辊温达不到200~250℃而且轧制过程中润滑不好,那么就会出现料粘辊的情况,而且在料的表面出现无法消除的阶型痕迹。对于小型的Ф165×450轧机;国内一般加热方式是红外线辐射或火焰加热(氧气、乙炔),工艺润滑用液体石蜡或200目的石墨。其缺点是辐射加热时间长、功率大,最重要的是450轧机牌坊架内空间小,安置了这些加热装置、人工轧制操作非常不方便。
用液体石蜡或石墨润滑:1.石蜡遇热挥发产生的浓烈气体刺激鼻子眼睛,而且有黑色的残留物附着在辊及料的表面。在轧制力的作用下这些残留物就成为镁带材的表面缺陷。2.粉末石墨使工作环境变得很脏,在大生产中一般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镁带轧制装置,具有对工作辊加热方便,加热时间短,加热连续的特点,而且镁带轧制过程中不会出现粘辊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镁带轧制装置,包括:镁带;工作辊,其设置有两个:第一工作辊和第二工作辊,所述两个工作辊在竖直方向上平行放置,并间隔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一工作辊的旋转方向和第二工作辊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镁带沿垂直于工作辊中心轴线的方向进入两个工作辊之间进行轧制;
喷火咀,其设置有两个:第一喷火咀和第二喷火咀,所述第一喷火咀和 第二喷火咀均与液化石油气供气管道连接,液化石油气作为加热介质通过喷火咀对所述工作辊加热,所述第一喷火咀位于第一工作辊的前方,对第一工作辊进行近距离加热,所述第二喷火咀位于第二工作辊的前方,对第二工作辊进行近距离加热。
优选的是,所述的镁带轧制装置,所述两个工作辊之间的距离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优选的是,所述的镁带轧制装置,所述工作辊的温度达到250~300℃时,
把所述镁带推入第一工作辊和第二工作辊之间进行轧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镁带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加热源,通过第一喷火咀和第二喷火咀近距离地分别对第一工作辊和第二工作辊进行加热,这样不仅加热时间短、加热连续,而且液化石油气燃烧对工作辊加热时在辊的表面会形成油状的薄膜,在轧制镁带的过程中起到润滑的作用,解决了镁带在轧制过程中不和工作辊粘连的问题。而且两个喷火咀的安装所占用的空间很小,也解决了能够连续加热和连续轧制镁带的关键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镁带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镁带轧制装置,包括:
镁带1;
工作辊,其设置有两个:第一工作辊2和第二工作辊3,所述两个工作辊在竖直方向上平行放置,并间隔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一工作辊2的旋转方向和第二工作辊3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镁带1沿垂直于工作辊中心轴线的方向进入两个工作辊之间进行轧制;
喷火咀,其设置有两个:第一喷火咀4和第二喷火咀5,均与液化石油气供气管道连接,液化石油气通过喷火咀给工作辊加热,所述第一喷火咀4 位于第一工作辊2的前方,对第一工作辊2进行近距离加热,所述第二喷火咀5位于第二工作辊3的前方,对第二工作辊3进行近距离加热。
所述的镁带轧制装置,所述两个工作辊之间的距离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所述的镁带轧制装置,所述工作辊的温度达到250~300℃时,把所述镁带推入第一工作辊和第二工作辊之间进行轧制。
镁带轧制装置的工作过程为:首先点燃喷火咀,然后开动第一工作辊和第二工作辊转动,等待工作辊的温度达到250~300℃后,将热镁带推入第一工作辊和第二工作辊之间进行轧制。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北轻合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北轻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15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