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污泥气化与燃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0716.8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0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曜;陈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鹞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00 | 分类号: | C10J3/00;C10J3/20;C10J3/34;C10J3/84;C10J3/72;C02F11/00;C02F11/10;F23K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03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污泥 气化 燃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污泥气化与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和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污泥处理和处置从技术与操作层面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污水厂区或采用集中方式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处理后的污泥外运而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第二阶段是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合理的安全处置,使污泥达到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实,第一阶段处理后的污泥其含水率必须降低到50%以下,在此情况下,通过添加锯木灰等物料便可将污泥加工成型并干燥至含水率20%以内,这样便可通过专用气化炉进行气化并燃烧,以实现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目前能够见到的技术和设备是污泥焚烧炉和流化床锅炉,焚烧炉直接燃烧污泥,不但排放大量有害气体,造成空气二次污染,而且在焚烧过程中还要添加辅助燃料,并浪费能源。流化床锅炉焚烧污泥也存在着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和处理尾气投资巨大,燃烧过程中也必须添加辅助燃料,增加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污泥气化与燃烧装置,可将干燥成型的污泥进行充分气化并进行燃烧,以向锅炉进行供热,充分利用燃烧产生的热源,并减少污泥气化与燃烧排放的烟气中所含有害物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污泥气化与燃烧装置,包括顶部设有进料斗的气化炉和气化炉一侧的锅炉,所述锅炉底部设有锅炉燃烧机构,锅炉的顶部设有烟囱,气化炉的底部设有炉料燃烧机构,气化炉的上部设有燃气出口;
该污泥气化与燃烧装置还包括燃气净化机构和储气机构;
所述气化炉燃气出口连接两条管路,其中燃气出口第一管路连接到烟囱,而燃气出口第二管路经三通阀分别连接燃气出口第三管路和燃气出口第四管路,其中燃气出口第三管路连接到燃气净化机构的进气口,燃气出口第四管路连接到锅炉燃烧机构的进气口;
储气机构顶部出气口设有储气机构管路与烟囱连接,并在燃气出口第一管路与储气机构管路上分别设有泄压阀;
所述储气机构的出气口通过带截止阀的储气机构出气管路连接到燃气出口第四管路;
所述燃气净化机构的出气口与储气机构的进气口连接。
储气机构可以选用储气袋。
所述污泥气化与燃烧装置还包括污水池和焦油池。
所述污泥气化与燃烧装置还设有燃气净化机构水箱、储气机构水箱和燃气出口水箱,燃气净化机构底部排水口设有管路通入燃气净化机构水箱内,储气机构底部排水口设有管路通入储气机构水箱内,所述燃气出口第四管路设有一个分路连接到燃气出口水箱。
所述燃气净化机构水箱、储气机构水箱和燃气出口水箱的上部分别设有排水口,而燃气净化机构水箱、储气机构水箱和燃气出口水箱的下部分别设有焦油排污口,且各排水口分别连接到污水池,而各焦油排污口通过带焦油排污阀的管路分别连接到焦油池。
所述气化炉下部设有向气化炉内通入空气的供风机构,该供风机构包括鼓风机、与鼓风机出风口连接并通入气化炉内的主风管、主风管上的多根分风管。
所述炉料燃烧机构包括固定炉排、固定炉排下方的链条炉排,链条炉排内侧设有与所述鼓风机连接的炉排供风管。
所述固定炉排顶部设有破渣机构,该破渣机构包括多块三角形铸铁件、将多块三角形铸铁件连接起来的连杆和驱动连杆做往复移动的手柄,所述三角形铸铁件的底边平整,而三角形铸铁件的另外两条边为锯齿状。
所述锅炉燃烧机构包括燃烧机头、电子点火器和燃烧机头下方的配风鼓风机。
所述燃气净化机构依次包括旋风除尘器和焦油冷凝器,且燃气净化机构水箱包括旋风除尘水箱和焦油冷凝水箱,旋风除尘器底部排水口设有管路通入旋风除尘水箱内,焦油冷凝器底部排水口设有管路通入焦油冷凝水箱内。
所述气化炉内壁贴装耐火层,而气化炉外壁设置保温层,耐火层可为耐火泥或耐火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鹞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鹞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07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