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举工作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9840.2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1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申健;史运芳;李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健;史运芳;李天伟;杨永超;高志超;王月菊;张黎;张艳艳;王勇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33/12;E21B34/06 |
代理公司: | 安阳市智浩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6 | 代理人: | 张智和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举工作筒,属于石油天然气井气举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专利 201020296024.3公开了一种内偏心式气举工作筒,其结构由筒体、固定端块、固定螺钉、阀座等部件构成。筒体的两端加工有内螺纹,用于联接油管。筒体内加工有一段偏心通径,偏心通径的两端,均加工有斜面,防止测试仪器通过时产生卡挂现象。筒体的侧壁上加工有凹进筒体的保护槽,保护槽内的上端设有一带螺纹孔的固定端块,可安装固定螺钉。保护槽的下端设有一加工有内螺纹的阀座,气举阀安装固定在保护槽内的阀座上。现有的内偏心式气举工作筒安装气举阀后,主要用于下有4吋小套管的油气井中进行气举生产,由于内偏心式气举工作筒接头尺寸较小,无法与酸压和压裂作业管柱配套使用。造成油气井进行酸压或压裂后,无法使用气举阀气举技术快速返排井内液体,井内液体会对地层造成再次污染,影响酸压或压裂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安装气举阀的气举工作筒,可以与酸压或压裂管柱配套使用,以满足油气井进行酸压或压裂后,不更换管柱即可进行气举快速排液和测试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举工作筒,包括筒体,筒体内壁中部加工有防护室,防护室内腔为圆柱状通径,筒体侧壁上加工有一个与防护室内腔相通的通孔孔,气举阀装入防护室内,气举阀和防护室之间设有两道密封圈,防护室两端分别安装上固定丝堵和下固定丝堵,下固定丝堵上加工有透气孔。
具体的,防护室的上下两端口均加工成斜坡状。
具体的,上固定丝堵、下固定丝堵通过螺纹与筒体连接。
具体的,下固定丝堵上加工有沿圆周均布的四个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由于气举阀安装在筒体的防护室内,可以防止气举阀与套管内壁擦碰,避免气举阀产生机械损伤;可与酸压或压裂作业管柱配套使用,形成酸压-压裂气举一体化管柱,在油气井进行酸化或压裂后,不更换管柱即可进行气举快速排液;油气井进行测试时,测试仪器可顺利通过气举筒体内腔,不会出现卡阻现象,可减少油气井起下管柱作业次数和物料消耗,降低施工现场井喷、人员伤害等事故风险,有利于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 筒体 2 上固定丝堵 3 气举阀 4 密封圈 5 下固定丝堵 6 防护室 7 通孔 8 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气举工作筒,包括筒体1,筒体1内壁中部设置防护室6,防护室6内腔为圆柱状通径,防护室6的上下两端口均加工成斜坡状,筒体1侧壁上加工有一个与防护室6相通的通孔7,气举阀3装入防护室6内,气举阀3和防护室6之间设有两道密封圈4,防护室6两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上固定丝堵2和下固定丝堵5,下固定丝堵5上加工有沿圆周均布的四个透气孔8。
将安装有气举阀3的筒体1与油管联接下入油气井,由于气举阀3安装在筒体1的防护室6内,可以防止气举阀3与套管内壁擦碰,避免气举阀3产生机械损伤。
油气井进行酸压或压裂作业时,由于油管柱内流体压力大于油套环空压力,此时气举阀3关闭。气举阀3和防护室6之间的两道密封圈4可防止油管内流体向油套环空窜泄。
油气井酸压或压裂作业后开始气举排液作业时,油套环空内的高压气体通过筒体1侧壁上的通孔 7进入防护室 6。防护室6和气举阀3之间的两道密封圈4可防止油套环空内的气体向油管内泄漏。
当油套环空内气体压力大于气举阀3的设定压力时,气举阀3打开,油套环空内的气体经过气举阀3和下固定丝堵5上的透气孔8进入油管,将油管内井液向上携带出井口。
油气井下入测试仪器进行测试时,由于防护室6的上下两端口均加工成斜坡状,测试仪器可顺利通过筒体1内防护室6位置,不会出现卡阻现象。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健;史运芳;李天伟;杨永超;高志超;王月菊;张黎;张艳艳;王勇,未经申健;史运芳;李天伟;杨永超;高志超;王月菊;张黎;张艳艳;王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98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竹炭保健面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安全阀在线检测仪阀杆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