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斗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8513.5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8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兴荣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A47G19/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刘辉;廉红果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斗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具,尤其是一种斗茶器。
背景技术
斗茶是传统民间风俗之一,即比赛茶的好坏,茶农、茶友之间献出自己所藏名茶,轮流品尝、相互对比。茶友们参加斗茶时一般需要自己携带专用的茶具即斗茶器,斗茶器包括用于盛放茶叶的茶罐,泡茶的茶壶以及可闻茶香的无盖茶杯,传统的茶罐、茶壶及茶杯均为单一的功能,需要分开摆放且独立使用,占用面积较大,携带起来十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组合式斗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组合式斗茶器,包括一茶壶体、一茶杯体以及一茶盖,所述茶壶体与所述茶杯体的底部均设有直径相等的凸起的环状底座,所述茶壶体的壶口与所述茶杯体的杯口直径相等,所述环状底座的直径小于所述壶口或杯口的直径。
所述茶壶体的出水口处设有球形过滤网。
所述茶壶体的后侧开有2mm的小孔。
所述茶盖沿边缘设有一凹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茶壶体、茶杯体以及茶盖可以上下叠放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组合式斗茶器,减小了体积,方便携带外出。
2、茶盖同时满足茶壶体和茶杯体的口径,既可以与茶壶体配套组成用于泡茶的茶壶,也可以与茶杯体配套组成装茶叶的茶罐,整合了多种功能。
3、茶壶体与茶杯体采用直径相等的环状底座,且环状底座的直径略小于壶口或杯口的直径,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种组合方式,而不需要再考虑茶壶体与茶杯体的叠放顺序,携带和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茶壶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茶杯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茶盖的示意图
图4为茶壶体与茶盖相组合的示意图
图5为茶杯体与茶盖相组合的示意图
图6为茶壶体、茶杯体与茶盖的第一种组合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茶壶体、茶杯体与茶盖的第二种组合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组合式斗茶器,包括茶壶体1、茶杯体2以及茶盖3,茶壶体1与茶杯体2的底部均设有凸起的环状底座11,茶壶体1壶嘴内的出水口处设有球形过滤网12,便于倒茶时过滤茶叶,茶壶体1的后侧开有2mm的小孔13,小孔13可让空气进入,形成对流,让水能从壶嘴顺畅流出,茶壶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防烫的如意钮14。
为了使茶盖3可同时与茶壶体1、茶杯体2配套使用,茶壶体1的壶口15与茶杯体2的杯口21的直径相等,茶盖3能与茶壶体1或茶杯体2共用,如图4所示,茶盖3可以盖在茶壶体1组成一泡茶的茶壶,而当茶盖3盖在茶杯体2上时即组成一个茶罐,如图5所示,用于装茶叶,茶盖3沿边缘设有一凹环31(见图3),用于嵌套入硅胶圈,使组成的茶罐具有更好的密封性,拿掉茶盖3,茶杯体2本身即成为一无盖的茶杯。
茶壶体1与茶杯体2的环状底座11直径相等,且环状底座11的直径略小于壶口15或杯口21的直径,使得茶壶体1可叠放在茶杯体2上或者茶杯体2可叠放在茶壶体1上,且叠放时,环状底座11可嵌入壶口15或杯口21内,环状底座11的外缘正好紧靠在壶口15或杯口21的内边沿,使得叠放更稳固且不易倾倒,如图6所示,茶杯体2叠放在底部的茶壶体1上,茶盖3盖在茶杯体2上,如图7所示的组合则是将茶杯体2和茶壶体1的位置互换,这两种组合方式可以任意采用,更便于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兴荣,未经张兴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85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