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55739.X | 申请日: | 2013-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4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彭军华;罗锐;邓跃胜;曾文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奔腾电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7/06 | 分类号: | H02K7/06;H02K3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 地址: | 20161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运动 转换 往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方式转换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往复运动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往复运动的运动方式转换装置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曲轴、偏心轮或转轮同连杆配合构成的装置,凸轮同推杆配合构成的装置,以及蜗轮蜗杆啮合的装置等。在小家电行业中,多采用偏心轮实现旋转运动与直线往复运动的转换。上述运动方式转换装置都是通过接触式的机械连接,通过机械部件之间的拉扯与碰撞进行力的传递,实现运动方式的转换。接触式的机械连接会造成连接部位的磨损,长期工作会使故障率升高,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同时,机械连接振动较强,噪音较大,连接部位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加工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运动方式装换装置振动较强、噪音较大,以及连接部位易磨损、加工难度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振动较弱、噪音较小,以及无磨损、加工较简单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的装置。
一种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的装置,包括壳体、电机、磁旋涡总承与驱动子,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具有收容槽,所述驱动子安装于所述收容槽内并可在所述收容槽内往复运动;
所述磁旋涡总承具有朝向外侧的极性相反的两个磁性面;
所述驱动子具有极性相同的两个磁性面,所述极性相同的两个磁性面非接触相对设置;
所述磁旋涡总承与所述电机的主轴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极性相同的两个磁性面之间的区域内,在所述磁旋涡总承随所述电机的主轴旋转时,驱动所述驱动子在所述收容槽内往复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旋涡总承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与磁体座,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具有所述极性相反的两个磁性面,所述磁体座具有两个卡槽,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分别卡设于所述两个卡槽内,并使所述极性相反的两个磁性面裸露且相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体座还具有轴孔,所述轴孔与所述电机的主轴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性相反的两个磁性面分别平行于所述轴孔的轴心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性相反的两个磁性面分别与所述轴孔的轴心线呈一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性相反的两个磁性面的其中一个磁性面平行于所述轴孔的轴心线,另一个磁性面与所述轴孔的轴心线呈一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为磁石、磁铁或电磁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子具有第三磁体、第四磁体与两个驱动臂,所述第三磁体与第四磁体具有所述极性相同的两个磁性面,所述第三磁体与第四磁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驱动臂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并使所述极性相同的两个磁性面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体与第四磁体为磁石、磁铁或电磁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具有电机基台与两个插槽,所述电机基台的两端插设于所述两个插槽内,所述电机的主轴穿过所述电机基台,所述电机的外壳安装于所述电机基台上。
上述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的装置,依靠磁力作用完成旋转运动转到直线往复运动的转换,无机械连接,振动较弱,噪音较小,无机械连接的磨损以及高精度的加工要求,结构较简单,加工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的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磁旋涡总承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的装置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的装置,包括壳体110、电机120、磁旋涡总承130与驱动子140。电机120安装于壳体110内,壳体110包括前壳110a与后壳110b。
壳体110具有收容槽112,驱动子140安装于收容槽112内并可在收容槽112内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还具有电机基台114与两个插槽116。电机基台114的两端插设于两个插槽116内,电机120的主轴穿过电机基台,电机120的外壳安装于电机120基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奔腾电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奔腾电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57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造木板腻子刮涂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DSP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