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热管的引出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5429.8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3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孔炜;孔曜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苏立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引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用管状电热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发热管的引出棒。
背景技术
一般发热管,就是电阻丝绕在耐高温的管子上,一般是石英管.发热的原理就是电阻通电发热。接线柱是电阻丝的两端。管状电热管的发热是依靠内部的电热丝通电而发热的,电热丝与外加电源相连,必须通过引出棒,才可能确保其与外管的绝缘。
目前现有的发热管的引出棒中发热丝焊接的位置为圆柱状的台阶位, 而这种形状的引出棒的性能不佳,会产生以下缺陷:(1)、发热丝的内径必须与引出棒的串线位置的外径做成小的过盈配合才能实现顺利串线,内径小会串不进去,内径大会松动,并且发热丝内径有变化时必须更改引出棒的尺寸来满足装配要求;(2)、发热丝与引出棒焊接后由于发热丝与引出棒是过盈配合,把发热丝拉开约3倍长度后,引出棒末端的发热丝未焊接部位不会与引出棒分离,造成堆积,使得局部发热量大,引起发热不均匀。
中国专利号200520134479.4 公开日: 2007年02月14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管状电热管接头引出装置的专利文件,该实用新型涉及管状电热管接头引出装置,它的技术要点在于引出棒上设有外螺纹,与其相对应的引出接头的一端设有内螺纹,使引出棒与引出接头之间用螺纹锁紧,从而使引出棒与引出接头的电阻尽可能小的电热管,克服了以前因长期使用,引出棒与引出接头之间的光滑接触部分产生接触电阻不断加大引起发热及断路,严重时发热过量引起燃烧产生火灾事故等现象。但是该实用新型中发热管引出棒与发热丝焊接位置即为圆柱形,串线困难,对于引出棒的串线位置的外径要求高,并且引出棒末端发热丝未焊接部位易出现局部发热量大,引起发热不均匀现象。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发热管引出棒中发热丝的焊接位置为圆柱形,串线困难,对于引出棒串线位置的外径要求高,并且引出棒末端发热丝未焊接部位易出现局部发热量大,会引起发热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管的引出棒,其将引出棒与发热丝结合处的形状更改为锥形,可以满足一定范围内不同内径发热丝的焊接,并且发热丝与引出棒焊接部位不会堆积,不引起发热不均匀现象。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发热管的引出棒,包括中间杆、手柄,还包括串丝部位,所述的手柄、串丝部位分别位于中间杆的两端;所述的串丝部位的形状为圆锥形,且锥度为0.2~0.6;所述的中间杆直径与串丝部位底面直径之比为1:1.2,中间杆高度与串丝部位高度比为1:2.5;所述的串丝部位表面还套有电热丝;所述的电热丝为螺旋状,且电热丝内径为0.5~1.2mm。
优选地,所述的串丝部位与电热丝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串丝部位的锥度为0.4。
优选地,所述的电热丝内径为0.8mm。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串丝部位的形状为圆锥形,且锥度为0.2~0.6,电热丝为螺旋状,且内径为0.5~1.2mm,锥型引出棒发热丝的内径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都可以满足发热丝与引出棒的配合,这样在发热丝内径有变化时,就不需要更改引出棒的尺寸来满足装配要求。
(2)本实用新型因为采用锥型引出棒,在发热丝与引出棒焊接后拉开约3倍长度后,发热丝为焊接部位会被拉开,不会堆积,这样就不会出现局部发热量大,引起发热不均匀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中间杆直径与串丝部位底面直径之比为1:1.2,即中间杆直径大于串丝部位最大直径,可以保证电热丝不会串出焊接位置,增加焊接的准确性。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串丝部位;2、中间杆;3、手柄;4、电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发热管的引出棒,包括中间杆2、手柄3,还包括串丝部位1,其中手柄3、串丝部位1分别位于中间杆2的两端;所述的串丝部位1的形状为圆锥形,且锥度为0.4;中间杆2直径与串丝部位1底面直径之比为1:1.2,中间杆2高度与串丝部位1高度比为1:2.5;所述的串丝部位1表面还套有电热丝4,所述的电热丝为螺旋状,且电热丝内径为0.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苏立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苏立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54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自动补水灭火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球囊的三腔中心静脉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