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表面搪瓷发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5428.3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3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孔炜;孔曜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苏立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42 | 分类号: | H05B3/42;H05B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搪瓷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用管状电热元件,尤其涉及一种表面搪瓷发热管。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热水器已成为最常用的家用电器之一,其中的加热器件通常为弯曲的发热管,电热水器的使用增多,也随之带来了电加热器件除垢防腐这一技术难题。传统的电镀工艺或者直接采用防蚀材质制造的发热管虽然可以防锈,但难以避免结垢,使用一段时间后,电加热水器的效率会明显降低。涂覆特氟隆之类的塑性不粘材料,虽然具有防结垢作用,但不仅成本高,而且无法经受反复热胀冷缩以及长期的热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容易剥离脱落,使用寿命有限。
现有技术采用搪瓷涂覆层既具有良好腐蚀和防垢作用,有绝缘、耐高温,且成本经济。但是目前现有的蓝晶硅发热管(俗称搪瓷发热管)表面附着的蓝晶硅没有覆盖到发热管的冷端, 只是在发热管发热端表面,可以解决发热端不结水垢的问题,但忽视了冷热端交替处的水垢和防护。在发热管的冷端和发热端交汇处没有附着蓝晶硅,此处在加热管工作过程中易结水垢,导致发热管的散热速度降低,热效率降低,影响热水输出率。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发热管的冷却段和发热段交汇处没有附着搪瓷,此处在加热管工作过程中易结水垢,导致发热管的散热速度降低,热效率降低,影响热水输出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搪瓷发热管,其在发热段、冷却段上与发热段的结合段的表面均覆有搪瓷层,实现加热管在加热水时该结合段不结水垢,提高热效率和使用寿命。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表面搪瓷发热管,包括发热管本体,还包括搪瓷层,所述的发热管本体的形状为“U”形;所述的发热管本体“U”形自下而上依次为发热段和冷却段;所述的发热段和冷却段的长度之比为1:5;所述的发热段自中部向一侧弯曲180°,形成框架结构;所述的发热段表面、冷却段上与发热段的结合段表面均覆有搪瓷层,且涂层厚度为0.4~0.6mm。
优选地,所述的冷却段上与发热段的结合段的长度为15~25mm。
更优选地,所述的冷却段上与发热段的结合段的长度为20mm。
优选地,所述的搪瓷层厚度为0.5mm。
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方法:先将发热管弯曲成“U”形,然后再次弯曲成所需形状,再在发热段以及冷却段上与发热段的结合段外表面浸入搪瓷浆涂附,涂层厚度控制在0.4~0.6mm,通过高温炉将搪瓷粉烧结在发热管表面,温度为800~900℃,保温时间控制在8~12分钟,使发热管外表面涂附的搪瓷涂料烧结成致密坚实的搪瓷层。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形状为“U”形,且自下而上依次为发热段和冷却段,发热段和冷却段的长度之比为1:5,发热段自中部向一侧弯曲180°,形成框架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限制发热段长度,增大发热面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起到最好的发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发热段、冷却段上与发热段的结合段的表面均覆有搪瓷层,且冷却段上与发热段的结合段的长度为15~25mm,涂层厚度控制在0.4~0.6mm,搪瓷层具有抗酸碱腐蚀能力强,可耐 600℃高温,且表面光滑,不易结水垢等特点,即可以防止发热段、冷却段上与发热段的结合段约15~25mm长的表面不结水垢,提高热效率,保护冷热交替的部位不被腐蚀,提高发热管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发热段;2、冷却段;3搪瓷层;201、结合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表面搪瓷发热管,包括发热管本体,还包括搪瓷层3,发热管本体的形状为“U”形;发热管本体“U”形自下而上依次为发热段1和冷却段2;发热段1和冷却段2的长度之比为1:5;发热段1自中部向一侧弯曲180°,形成框架结构;发热段1表面、冷却段2上与发热段1的结合段201的表面均覆有搪瓷层3,涂层厚度为0.5mm。
另外,冷却段2上与发热段1的结合段201的长度为20mm。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苏立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苏立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54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轮式驱动分层控制系统
- 下一篇:起吊机构以及强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