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术后介入导丝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4744.9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5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罗先润;方鹏;石真桂;陈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先润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6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术后 介入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术后介入导丝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即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等。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介入手术结束后,其介入使用的不锈钢导丝需要退去,在现有的技术中,一般为人工卷绕,再装入盘绕导丝塑料管内。术后退去的介入导丝沾有血迹,手工卷绕容易弹开,致使血迹飞溅,同时导丝端头不密封,血液容易流出,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将导丝盘绕装入塑料管内需要大量时间,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术后介入导丝处理装置,能有效避免术后介入导丝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术后介入导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厚塑料袋和密封套接在所述加厚塑料袋入口处的PVC硬质接头,所述PVC硬质接头上表面中心设有导丝入口,所述PVC硬质接头上表面中心偏上位置设有单向阀门,所述加厚塑料袋入口偏下位置设有塑料袋压口。
优选地,所述加厚塑料袋为椭圆型囊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PVC硬质接头内设螺纹。
优选地,所述导丝入口为圆形口且直径大于0.014′′。
优选地,所述塑料袋压口与所述加厚塑料袋入口的垂直距离小于4c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术后介入导丝的处理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能有效避免术后介入导丝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加厚塑料袋 2、PVC硬质接头 3、导丝入口
4、单向阀门 5、塑料袋压口 6、污染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术后介入导丝处理装置,包括加厚塑料袋1和密封套接在加厚塑料袋1入口处的PVC硬质接头2,PVC硬质接头2上表面中心设有导丝入口3,PVC硬质接头2上表面中心偏上位置设有单向阀门4,加厚塑料袋1入口偏下位置设有塑料袋压口5。进一步地,加厚塑料袋1为椭圆型囊状结构,PVC硬质接头2内设螺纹,与加厚塑料袋1套接保证密封,导丝入口3为圆形口且直径大于0.014′′,保证介入导丝能够进入其中,塑料袋压口5与加厚塑料袋1入口的垂直距离小于4cm。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完成介入手术后,使用术后介入导丝处理装置对污染导丝6进行处理。首先打开设置在PVC硬质接头2上表面中心偏上位置的单向阀门4,单向阀门4控制导丝入口3开启,松开塑料袋压口5,然后将污染导丝6一端插入导丝入口3,逐渐深入,由于介入导丝质软,进入加厚塑料袋1后自行盘绕成圈,直到污染导丝6完全进入加厚塑料袋1后,关闭单向阀门4,收紧塑料袋压口5,将污染导丝6封闭在加厚塑料袋1内,避免术后介入导丝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先润,未经罗先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47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叉车用全浮动结构夹臂
- 下一篇:一种叉车用水泥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