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板预制叠合墙支护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4046.9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1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叶燕华;薛洲海;孙锐;宋妍;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11/06 | 分类号: | E04G11/06;E04G17/065;E04B2/8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叠合 支护 体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板预制叠合墙体支护方式,属于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叠合结构体系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叠合结构体系具有工业化程度高,现场施工速度快等优点。施工中,空腔内浇筑混凝土,由于人工振捣,以及混凝土本身侧向压力较大,往往会造成预制板胀模。一旦发生胀模,预制墙板将开裂,墙板搭接处将脱开,补救措施困难且耗时。因此防止预制板胀模破坏,建立完整的预制板支护体系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
目前,双板预制叠合墙采用的单面斜撑支护。因混凝土侧向压力大或人工操作不当引起的胀模,一般发生在墙板的中下部,斜撑支护在墙板上的支点一般离墙板顶约为2/3墙板高度,此措施仅保证了墙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不能保证墙板中下部区域的刚度。因此需采取措施:既能保证稳定性又能保证墙板的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板预制叠合墙体支护体系,不仅解决了现场预制板的稳定性,更解决了预制板胀模的问题,并且此实用新型支护体系具有简单方便,拆卸灵活,绿色环保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板预制叠合墙支护体系,包括预埋内螺纹圆管、钢筋桁架、支座、螺栓、螺母、止水螺杆、斜撑、竖向支护和横向支护,该叠合墙的两个墙板之间设有钢筋桁架和贯穿墙板的预埋内螺纹圆管,所述斜撑的两端通过螺栓与支座固定,上端的支座通过螺栓及螺母与预埋内螺纹圆管的端部连接,下端的支座通过螺栓及螺母与楼板连接,所述横向支护通过螺栓固定在竖向支护上,所述止水螺杆穿过墙板内预埋内螺纹圆管,所述竖向支护通过止水螺杆及螺母固定在叠合墙的两个墙板的外壁,并将两个墙板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预埋内螺纹圆管长度与单片墙板厚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支座截面为槽钢形状,底板至少开2个螺栓孔,通过螺栓将支座固定在截面上,两翼缘开相对应螺栓孔,通过螺栓固定斜撑。
作为优选,所述斜撑的截面为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斜撑由内螺纹管和外螺纹管组成,两螺纹管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形 成整体,两端设螺栓孔,通过螺栓固定在支座上。两螺纹管螺纹连接部分占斜撑1/3~2/3,确保稳定性。此斜撑做法可以保证现场墙板在斜歪的情况下或支座位置偏离预设位置情况下,通过旋拧螺纹管进行精确调整,斜撑两端固定后不可旋拧,亦确保了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止水螺杆长度大于墙厚200~300mm。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支护截面宽度可取为50mm,长度取为300~500mm,横向支护截面高度大于竖向截面高度30~60mm,高出部分在横向支护两端处伸出50mm~100mm,伸出部分开螺栓孔。两端伸出部分卡在竖向支护上,并保证横竖向螺栓孔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竖向支护长度取为1000~3000mm,截面宽度取为100~200mm,厚度为50~100mm。竖向支护沿长度方向每隔150~200mm设置螺栓孔。止水螺杆每隔一个螺栓孔布置一个,配用螺母将横竖向支护固定在预制墙板上。其余螺栓孔用螺栓将横竖向支护固定在预制墙板上。横竖向支护形成框架增加了墙板的中下部的刚度,应当指出,当墙板长度较大,为大体积墙时,可适当增加横竖向支护框架,以确保大体积墙板的刚度。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步骤:
一、预制墙板或浇楼板前,设置预埋内螺纹圆管;
二、将双墙板吊装到现场,在定位之前,安装横竖向支护;
三、墙板定位;
四、安装墙板上和底板上的支座;
五、先固定墙板一端的斜撑;在通过旋拧螺纹管使得墙板竖直,并确保斜撑另一段固定在底板支座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既考虑了双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增加了双板的刚度,避免了预制板在浇筑过程胀模破坏,兼顾施工的简易性,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单方便,拆卸灵活,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护体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护体系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护体系无斜撑一侧墙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斜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横向支护与竖向支护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横向支示意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40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