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水管、风管快速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1667.1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2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叶荣;徐雪战;刘万荣;王向前;彭超;董永;王应帅;李慧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37/08 | 分类号: | F16L3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管 风管 快速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管、风管的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矿用水管、风管快速连接装置,适用于矿业工程、农业、市政工程等领域的水管、风管快速连接。
背景技术
在矿用水管、风管的连接方法中,多采用沟槽式管接件将水管、风管的两端进行对接,以实现管道的连接畅通,但由于沟槽式管接件的结构设计因素,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沟槽式管接件存在密封不严,漏水、漏气的情况;2、沟槽式管接件耐腐蚀性较差,在矿下复杂的生产环境下使用寿命较短;3、在大口径管道的连接过程中,存在压力水、气冲击塑胶层,导致钢塑分离使内衬塑胶移位的现象,容易诱发管道堵塞的危险;4、不能快速实现管道的连通与拆卸。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缺陷加以改进,采用了一种水管、风管连接密封的最新方法,可使用在矿井生产系统、农业及市政工程等领域,实现了管道的快速连接安装,同时在连接装置的接口处进行了密封处理,确保了在使用过程中不泄露管内液体或气体,提高了矿用水管、风管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矿井生产系统中的水管、风管安装拆卸困难,易漏液漏气、耐腐蚀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矿用水管、风管的快速连接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
一种矿用水管、风管快速连接装置,包括球形槽口腔连接件、球形连接件、卡扣和两个沟槽式管接件几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球形连接件的顶端嵌装在球形槽口腔连接件的槽口腔凹槽内,卡扣安装在球形槽口腔连接件的外壁面上,两个沟槽式管接件分别卡箍固定在球形槽口腔连接件和球形连接件的两端。
所述球形槽口腔连接件严格遵照《液压快速接头尺寸和要求》(GB/T5860-2003)、《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5-2012)的参数设计,为一中空的不锈钢金属构件,球形槽口腔连接件的一端为球形结构,中间设有与沟槽式管接件内部凹槽相匹配的凸台,另一端外表面环向分布有倒锯齿状凹槽。所述球形结构中部有一个与球形连接件顶端相匹配的槽口腔凹槽,在凹槽的表面上均匀喷涂有一层隔水塑性膜;
所述球形连接件为一中空的不锈钢金属构件,连接件的一端为与球形槽口腔连接件内部槽口腔凹槽相匹配的球形结构,球形结构的表面均匀喷涂有一层隔水塑性膜,连接件的中部设有与沟槽式管接件内部凹槽相匹配的凸台,另一端外表面环向分布有倒锯齿状凹槽;
所述沟槽式管接件严格遵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11部分:沟槽式管接件》(GB5135.11-2006)的参数设计,包括拼合式卡箍件、橡胶密封圈和起紧固所用的螺栓、螺母几部分组成。所述拼合式卡箍件内部有与球形槽口腔连接件和球形连接件中部凸台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螺栓的结构和尺寸符合GB/T8262的参数规定,机械性能不低于GB/T3098.1中规定的8.8级要求,同时螺栓的外表面进行的镀锌防腐蚀处理;所述螺母的机械性能符合GB/T3098.2中规定,同时在螺母的外表面进行的镀锌防腐蚀处理;
所述卡扣为一端具有圆孔的金属杆件,通过螺栓固定在球形槽口腔连接件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矿用水管、风管快速连接装置,有利于单人独立操作,实现了管道的快速连接安装。同时,在连接装置的接口处进行了密封处理,确保了连接装置的稳定性和密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用水管、风管快速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球形槽口腔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球形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沟槽式管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如下:
1-球形槽口腔连接件、2-球形连接件、3-卡扣、4-沟槽式管接件、5-球形结构、6-凸台、7-倒锯齿状凹槽、8-槽口腔凹槽、9-隔水塑形膜、10-球形结构、11-拼合式卡箍件、12-橡胶密封圈、13-螺栓、14-螺母、15-凹槽、16-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让工程技术人员快速的掌握矿用水管、风管快速连接装置的使用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16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芯片、芯片组件及电机
- 下一篇:非正常文本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