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流缓冲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0903.8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1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许明建;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8 | 分类号: | H01G4/38;H02M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缓冲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缓冲电容器,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电源电压发生变化时(瞬间变化),如电压降低,交流缓冲电容器放电补偿损失;反之交流缓冲电容器吸收部分变化量。交流缓冲电容器通过电容的储能功能吸收电能,以达到平稳电压和波形的目的。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对交流缓冲电容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同时使用耐受不同的电压的交流缓冲电容器,交流缓冲电容器耐压强度提高等,这些都是现有交流缓冲电容器所不能解决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交流缓冲电容器,能够同时耐受不同的电压,且提高现有技术中交流缓冲电容器的耐压强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交流缓冲电容器,包括:主电容器组和支路电容器组,所述主电容器组和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多个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和一个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构成,每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的电容量均相同;所述主电容器组由多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串联而成,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一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和一个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串联组成。
具体优化地,所述交流缓冲电容器包括大电容线路、小电容线路、多电容线路,所述大电容线路中设置有一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所述小电容线路中设置有一个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所述多电容线路中串联设置有多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所述大电容线路、所述小电容线路、所述多电容线路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引出端子一、引出端子三、引出端子二,所述大电容线路、所述小电容线路、所述多电容线路的另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引出端子一和所述引出端子三之间的通路即为支路电容器组,所述引出端子一和所述引出端子二之间的通路即为主电容器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为所述支路电容器组额定电压的整数倍,其倍数等于所述主电容器组中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的个数。优选地,所述主电容器组中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的个数为6。具体地,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的额定容量为10.8μF,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的额定容量为0.68μF,所述主电容器组的额定容量为1.8μF,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的额定容量为0.68μF。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和每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均为金属化薄膜卷绕而成,且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和每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的金属化膜的厚度均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交流缓冲电容器为密封充气电容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引出端子一、所述引出端子三、所述引出端子二均为黄铜螺杆,所述引出端子一、所述引出端子三、所述引出端子二均套装有陶瓷绝缘套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流缓冲电容器,通过设计两个耐受电压不同的所述主电容器组和所述支路电容器组,从而实现了同时耐受不同的电压,且提高现有技术中交流缓冲电容器的耐压强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流缓冲电容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流缓冲电容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交流缓冲电容器,包括:主电容器组和支路电容器组,所述主电容器组和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多个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1和一个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2构成,每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的电容量均相同;所述主电容器组由多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1串联而成,所述支路电容器组由一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1和一个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2串联组成。
具体优化地,所述的交流缓冲电容器包括大电容线路、小电容线路、多电容线路,所述大电容线路中设置有一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1,所述小电容线路中设置有一个所述小电容量电容器元件2,所述多电容线路中串联设置有多个所述大电容量电容器元件1;所述大电容线路、所述小电容线路、所述多电容线路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引出端子一3、引出端子三5、引出端子二4,所述大电容线路、所述小电容线路、所述多电容线路的另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引出端子一3和所述引出端子三5之间的通路即为支路电容器组,所述引出端子一3和所述引出端子二4之间的通路即为主电容器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0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裸眼3D触控装置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煤矿用湿式液压混凝土喷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