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0807.3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8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弢;牟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汇影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放式 超导 磁共振 成像 系统 | ||
1.一种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
开放式超导磁体,其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超导线圈和第二超导线圈以及由铁磁材料制成的芯体,所述开放式超导磁体构造为产生形成磁共振信号的主磁场;
梯度线圈,其包括上下相对的第一梯度线圈和第二梯度线圈,构造为产生梯度磁场;
射频发射线圈,其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射频发射线圈和第二射频发射线圈,构造为产生激发被扫描物体的射频磁场;以及
射频接收线圈,其构造为接收空间内的磁共振信号。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导线圈和所述第二超导线圈为具有空腔的中空圆柱体。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度线圈和所述第一射频发射线圈位于所述第一超导线圈的空腔内,所述第二梯度线圈和所述第二射频发射线圈位于所述第二超导线圈的空腔内。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度线圈和所述第二梯度线圈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一射频发射线圈和所述第二射频发射线圈分别为10-40mm。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超导磁体为C型或双柱型超导磁体。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接收线圈为螺线管型、鞍型、正交型或相控阵型。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线圈和所述射频发射线圈均为平板型。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还包括:
扫描工作站,其构造为根据用户的操作形成扫描协议和序列;
谱仪,其构造为对所述扫描协议和序列进行解析和执行,并输出相应波形和控制信号;
放大器,其构造为将所述波形放大后发送至所述射频发射线圈和所述梯度线圈;
其中,所述谱仪还构造为接收并处理来自所述射频接收线圈的所述磁共振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扫描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还包括扫描床。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床为三维可移动的扫描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汇影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汇影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08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化硅微粉除铁装置
- 下一篇:触控面板的感应电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