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与移动终端配合使用的接触式IC卡读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0057.X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9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标;李建设;梁旭东;贾跃峰;周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铭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7/08 | 分类号: | G07F7/08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王震宇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移动 终端 配合 使用 接触 ic 读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与移动终端配合使用的接触式IC卡读写器。
背景技术
近几年中国的移动支付开始出现各种新奇的支付方式,在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中广受欢迎,在未来几年更会出现爆炸式的增长。目前市场上较流行的有配备NFC硬件的电子钱包和手机刷卡器。手机刷卡器在国内以刷银行磁条卡为主,能处理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远程水电缴费、网络购物等业务。但对数量众多的行业卡——接触式IC卡(如石化加油卡、国网电卡等)远程充值却无能为力。并且随着国内EMV迁移的加速,金融银行业接触式IC卡的推广,及其他各专业行业接触式IC卡的迅猛发展,刷磁条卡的刷卡器就必将被淘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与移动终端配合使用的接触式IC卡读写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与移动终端配合使用的接触式IC卡读写器接触式IC卡读写器,包括外壳和基体,所述基体上设置有IC卡插卡口和适于与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连接的数据接头,带有IC卡接触点的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基体内,所述IC卡接触点位于所述IC卡插卡口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IC卡插卡口以及IC卡接触点设置成适于接触式IC卡带有IC芯片的一边角插入所述IC卡插卡口并且所述IC芯片与所述IC卡接触点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式IC卡读写器为方盒形,尺寸不大于所述接触式IC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式IC卡读写器是一种可与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连接的移动终端微型接触式IC卡读写器。利用该接触式IC卡读写器既具有IC卡插卡口,又具有适于与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连接的数据接头的结构,只需将接触式IC卡带有IC芯片的一边角插入该接触式IC卡读 写器的IC卡插卡口内,接触式IC卡读写器再通过数据接头与移动终端的耳机孔连接后,就与移动终端相连从而方便两者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式IC卡读写器具有使用十分方便、可随时随地连接移动终端进行操作、体积小、便于随身携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触式IC卡读写器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触式IC卡读写器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里,接触式IC卡读写器4包括外壳3和基体1,所述基体1上设置有IC卡插卡口和适于与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连接的数据接头2。优选地,带有IC卡接触点7的控制电路板6安装在所述基体1内,所述IC卡接触点7位于所述IC卡插卡口8内部。IC卡的接触点可焊接在控制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IC卡插卡口8以及IC卡接触点7设置成适于接触式IC卡5带有IC芯片的一边角插入所述IC卡插卡口8并且所述IC芯片与所述IC卡接触点7导通。
优选地,接触式IC卡读写器为尺寸不大于所述接触式IC卡的小方盒形。
使用时,将接触式IC卡5带有IC芯片的一边角沿着IC卡插卡口8插入接触式IC卡读写器内,与其IC卡接触点7导通,同时,通过数据接头2与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连接,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后,可在移动终端的界面上进行各种数据操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铭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铭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00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