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9828.3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1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罗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美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32;H01F27/2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圈制作技术,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应用于电感元件的线圈结构。
背景技术
线圈结构的电子元件通常设计用来抵御电流的变化,例如,当电流穿过电感器时会产生磁场,而磁场变化可诱发电压改变并抑制电流的变化,此抑制电流变化的能力即称为电感。
电感为一种被动元件,其基本组成为磁芯和线圈。目前电感厂商针对这种线圈结构的制作,多使用各种绕线方式完成绕线以制成电感元件中的线圈。在绕线工序的前,必须先制作绕线用的铜线。铜线的制作是利用铜原料本身所具有的延展性,利用设备将铜原料反覆拉伸制成所需线径大小的铜线。完成拉伸工作后,必须将铜线进行绝缘处理,即涂布绝缘漆于铜线上。完成涂布绝缘漆于铜线表面后,由于绝缘漆为液态,因此必须进行烘烤作业,将绝缘漆烤乾,并使绝缘漆依附于铜线上。此种涂布-烘烤作业可经过多次,以增加绝缘漆依附于铜线上的完整度,避免绝缘漆涂布不均造成铜线外露,而有电路短路的可能。完成上述拉伸、涂布、烘烤作业后,即可将此铜线绕制成电感元件用的线圈。
然而,此种绕线工序所制成的线圈结构仍会有短路的情形发生。其原因在于使用人工或设备绕制线圈时,铜线具有延展性且会适当延展,但是绝缘漆膜的延展性并不如铜线佳,因此一旦铜线延展的程度超过绝缘漆膜所能负荷的程度时,所述绝缘漆膜即有可能会被破坏,而使得铜线外露,易造成线圈短路,进而影响整个电感元件的特性;或是绝缘漆膜延展后,其厚度变薄,使得线圈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承受绝缘漆膜易脱落而有短路的风险,间接降低电感元件的品质。
再者,以铜线作为线圈结构的导体,因导体温度的影响,在导体内部电阻产生的热不易发散,而导体表面由于散热快,温度相对于导体内部会较低,价电子运转速率低,导致电子通路相对宽大,故导体表面电阻较小,因而产生集肤效应;另电子在导线内进行移动时,在其运动的垂直方向伴随产生着磁场,而其他电子在磁场作用逐步向导线表层移动,亦会有集肤效应的产生。所谓的集肤效应,即电子会集中在导体的「皮肤」位置上流通,导体的中心部份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换言之,电子并非平均分布于整个导体的截面积,这等效于导线的截面减小、电阻增大,因此集肤效应会使得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加,间接影响到电感元件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绕线工序亦必须额外使用人工或设备,而额外的人工或设备亦会无形中增加厂商生产的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线圈结构,以解决在进行绕线工序时可能会破坏绝缘漆膜造成短路的问题、有效降低铜线产生的集肤效应,并节省制作成本以及提升电感元件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圈结构,应用于电感元件中,包括:
若干个导片,所述导片是以环绕的方式形成不足一回圈;
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片上,且外露所述导片的两端,并使未设置所述绝缘层的所述导片的两端分别形成焊点;
其中,所述导片是相互堆叠,而所述相互堆叠的导片是利用最上层导片的一焊点电性连接次一导片的另一焊点的方式依序向下电性连接至最下层导片,以形成所述线圈结构,且所述相互堆叠的导片中未电性连接的焊点是作为所述线圈结构的接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片所形成的形状是为包含圆形或三个以下转折部的多边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折部的转折角度为90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片是共平面地环绕形成所述回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相互堆叠的导片所形成的线圈结构为顺时针绕向或者逆时针绕向。
作为优选方案,作为所述线圈结构的接脚的导片的厚度是小于所述线圈结构的其他导片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相较于已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可有效解决已知技术中绕制线圈时,可能会破坏绝缘漆膜而有线圈短路之问题;或避免因绝缘漆膜延展后,绝缘漆膜的厚度变薄而有容易脱落造成短路的问题,并可有效降低铜线产生的集肤效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圈结构较佳实施例1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圈结构较佳实施例2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圈结构较佳实施例2的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圈结构较佳实施例3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圈结构的制作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美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美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98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