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矩形给煤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9192.2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4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钢;高芸;毛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2 | 分类号: | F23C10/22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杜丹盛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矩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的给煤管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矩形给煤管。
背景技术
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多采用炉前或炉后的立管加斜管的给煤方式,并且都采用了圆形给煤管结构,见图1~3,煤颗粒的流动会对落煤管底部造成磨损,因此整个落煤管都必须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成本高。特别是当燃料水分大的情况下极易在落煤管的斜管段发生堵塞现象,并且容易在斜管的下边缘发生磨损,影响锅炉的长期稳定运行。这种堵塞和磨损问题是由其自身的圆形结构造成的,见图3,在燃料颗粒的下滑过程中所有的颗粒都会流向管道的最低点,水分较大的燃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粘连性,再加上同时大量涌向一点,就很容易发生堵塞,也导致管道的最下侧受到磨损,磨损过于集中,给煤管的工作寿命短。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矩形给煤管,其保证燃料颗粒在从给煤管的垂直段进入斜管段时候颗粒的流动方向只发生二维变化,即保证燃料颗粒的运动方向只在一个平面内,不会因颗粒左右运动产生相互挤压形成拥挤堵塞,可以有效解决高水分燃料堵塞落煤管的问题;同时由于颗粒没有流向同一点的趋势,也解决了给煤斜管底线的磨损问题;此外,该结构的原材料成本低。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矩形给煤管,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进煤立管、进煤斜管,所述进煤立管的下端连通所述进煤斜管的上端,所述进煤斜管的下部出口端连通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煤立管、进煤斜管的截面为矩形,所述进煤立管、进煤斜管的底面具体为不锈钢板材的底面。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进煤立管、进煤斜管的除底面之外的其余三面具体为碳钢材料的板材,所述进煤立管、进煤斜管的底面的两侧分别和其相邻的两侧面焊接连接;
所述进煤斜管包括两根,具体为上部进煤斜管、下部进煤斜管,所述上部进煤斜管和水平面的斜度大于下部进煤斜管和水平面的斜度,所述上部进煤斜管的下端连通所述下部进煤斜管的上端,所述进煤立管的出口连通所述上部进煤斜管的上端;
所述上部进煤斜管、下部进煤斜管的上端、下端均外置有进风口。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燃料颗粒在从给煤管的垂直段进入斜管段时候颗粒的流动方向只发生二维变化,不会向中心挤压,即保证燃料颗粒的运动方向只在一个平面内,不会因颗粒左右运动产生相互挤压形成拥挤堵塞,可以有效解决高水分燃料堵塞落煤管的问题;同时由于颗粒没有流向同一点的趋势,也解决了给煤斜管底线的磨损问题;所有燃料颗粒均呈下降趋势,其与整个底面形成磨损面,即只需底面是不锈钢板材即可,其余可以为碳钢材料,该结构的原材料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4~图6,其包括进煤立管1、进煤斜管,进煤立管1的下端连通进煤斜管的上端,进煤斜管的下部出口端连通炉膛2,进煤立管1、进煤斜管的截面为矩形,进煤立管1、进煤斜管的底面具体为不锈钢板材的底面3。进煤立管1、进煤斜管的除底面之外的其余三面具体为碳钢材料的板材4,进煤立管1、进煤斜管的底面的两侧分别和其相邻的两侧面焊接连接;进煤斜管包括两根,具体为上部进煤斜管5、下部进煤斜管6,上部进煤斜管5和水平面的斜度大于下部进煤斜管6和水平面的斜度,上部进煤斜管5的下端连通下部进煤斜管6的上端,进煤立管1的出口连通上部进煤斜管5的上端;上部进煤斜管5、下部进煤斜管6的上端、下端均外置有进风口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91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