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双向过冷段的空气源热泵机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47668.9 | 申请日: | 2013-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3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军;袁裕国;范斌;唐登运;郭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国睿博拉贝尔环境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5B13/00;F25B40/02;F25B41/06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1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双向 过冷 空气 源热泵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双向过冷段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具体的说是采用翅片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或冷凝器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属于空气源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机组是一种从自然界的空气中获取低品位热能,经过电力做功,输出为能够使用的高品位热能的设备。目前,空气源热泵机组主要适用于多种冷热空气源工况,广泛应用于别墅、公寓、宾馆饭店、写字楼、公共设施等多种场所。
现有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只有在制冷时,其过冷段才起作用。当机组转为制热模式时,过冷段在节流部件之后,不能起到过冷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应用双向过冷段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在翅片式换热器底部增加过冷段,使得机组无论是制冷或是制热时过冷段都能实现对制冷剂进行过冷的作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双向过冷段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其特征是:压缩机通过四通阀分别连接翅片式换热器和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后端连接过冷段,翅片式换热器和过冷段之间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过冷段后端连接储液阀,储液阀后端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连接换热器。
进一步的,翅片式换热器一侧设有风机。
进一步的,压缩机上连接汽液分离器,汽液分离器一端连接四通阀。
进一步的,换热器采用翅片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套管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双向过冷段,无论是在制冷或是制热时都能对制冷剂进行过冷;提高了制冷或是制热的能效比;在制热时能有效地缓解翅片式换热器底部结霜,及降低除霜时间;节约了除霜时不必要的能耗及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压缩机、2-四通阀、3-翅片式换热器、4-风机、5-第一电子膨胀阀、6-过冷段(A-B段)、7-储液阀、8-第二电子膨胀阀、9-换热器、10-汽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压缩机1,压缩机1通过四通阀2分别连接翅片式换热器3和换热器9。
翅片式换热器3后端连接过冷段6,翅片式换热器3和过冷段6之间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5。所述过冷段6后端连接储液阀7,储液阀7后端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8连接换热器9。
所述翅片式换热器3一侧设有风机4,风机9强制对流加强翅片式换热器3换热。
所述压缩机1上连接汽液分离器10,汽液分离器1一端连接四通阀2。
所述换热器9采用翅片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套管换热器或管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机具有制冷和制热模式,制冷工作模式时,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经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经过四通阀,排向翅片式换热器。在翅片式换热器内冷却,并经风机强制对流加强换热,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体。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膨胀阀为全开状态),经过过冷段再次冷却,再经储液器,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降压节流,然后再排向换热器,在换热器内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循环工作。
制热工作模式时,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经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经过四通阀换向,排向换热器,在换热器内冷却、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体,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膨胀阀为全开状态),再经储液器,再经过过冷段再次冷却。经过过冷段再次冷却后,经过电子膨胀阀降压节流,然后再排向翅片式换热器,并经风机强制对流加强换热,在换热器内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循环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翅片式换热器底部增加过冷段,使得机组无论是制冷或是制热时过冷段都能实现对制冷剂进行过冷的作用。在制热运行时,过冷段不仅起到过冷制冷剂的作用,并且由于过冷段位于翅片式换热器的底端,因此可以提高底部翅片的表面温度,延长其结霜的时间并降低霜层的厚度,从而达到减少除霜的次数及除霜的时间的目的。使空气源热泵机组能在冬天稳定及长时间的运行,降低了不必要的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国睿博拉贝尔环境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国睿博拉贝尔环境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76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磨耗含氟聚合物复合物
 - 下一篇:一种神经外科术后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