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头感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6446.5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0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胡明华;蒋进;冉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瑞克西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绳带类编织物生产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结头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绳带类编织物(如拉链)生产过程中需要感应断带结头的设备,比如拉链的布带定型设备中没有结头感应装置,只是单一的靠设备驱动电机转动带动布带直接进入到设备中,这样很容易让多条布带缠绕打结。而且面对打结的情况,以前的拉链生产设备的设计中没有专门用于检测布带是否打结的装置,完全依靠人工观察,看是否有结头出现,然后人工控制拉链生产设备停止运行,如果布带出现打结的情况,因为没有任何设备与电器系统相连接,所以没有相关的报警装置,设备不会自动停机,人工很难及时发现形成的结头。而且机器运转过程中必须专门安排至少一名工人一直观察机器,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头感应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绳带类编织物中的结头,并及时制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结头感应装置,包括结头触发装置和感应装置,以及与感应装置连接的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结头触发装置与感应装置配合连接,感应装置与电气控制系统之间信号连接,结头触发装置为利用结头宽度机械触发感应杆并导通电路的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装置为一根感应杆,该感应杆一端与定型设备电器控制系统连通;所述结头触发装置包括感应主干和安装在感应主干上的至少一个结头感应柄。
作为优选,所述结头感应柄一端套接在感应主干上并能相对转动,且感应杆位于结头感应柄的行程半径内。
作为优选,所述结头感应柄之间用分段装置隔开,结头感应柄包括三根并排设置的金属棒,且金属棒间距可调。
作为优选,所述结头感应柄的三根并排设置的金属棒中,中间一根为固定金属棒,其与结头感应柄一体成型;左右两侧的为可调金属棒,且通过同一根连接轴铰接在结头感应柄上。
作为优选,所述铰接左右两侧的可调金属棒的连接轴与感应主干平行,且结头感应柄上设有一个固定连接轴并使可调金属棒与结头感应柄连成一体的紧定螺钉。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主干两端各设有一个固定圈,所述分段装置为中空的不锈钢,套接在感应主干上的结头感应柄之间,以及固定圈与结头感应柄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在结头感应装置的输入端还设有一个前部分带杆,该前部分带杆为一根水平的横杆上设置有数根竖直的分带支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让每条绳带类编织物互不干涉地通过,减少了两条或多条绳带类编织物互相缠绕的情况;结头感应柄的导电金属棒的间隙宽度调整以适合不同宽度和厚度的绳带类编织物,这就扩大了本装置的可应用范围;巧妙的运用了绳带类编织物打结形成的结头与正常绳带类编织物在横截面积上的差异,结头感应柄会接触到感应杆,结头感应柄和感应杆导通,产生报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头感应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头感应柄被打结布带拖动时的示意图。
图中:1、前部分带杆;2、感应主干;3、固定圈;4、分段装置;7、结头感应柄;9、感应杆;11、打结布带;71、固定金属棒;72、可调金属棒;73、连接轴;74、紧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结头感应装置,包括结头触发装置、感应装置、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结头触发装置与感应装置配合连接,感应装置与电气控制系统之间信号连接,结头触发装置为利用结头宽度机械触发感应杆9并导通电路的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装置为一根感应杆9,该感应杆9一端与定型设备电器控制系统连通;所述结头触发装置包括感应主干2和安装在感应主干2上的至少一个结头感应柄7。
作为优选,所述结头感应柄7一端套接在感应主干2上并能相对转动,且感应杆9位于结头感应柄7的行程半径内。
作为优选,所述结头感应柄7之间用分段装置4隔开,包括至少两根并排的导电的金属棒,且金属棒间距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瑞克西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瑞克西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64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转子电机及使用这种电机的风扇、压缩机
- 下一篇:一种滚筒式避障破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