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积水排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5942.9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9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蔡仲斌;孟晓宏;冯超;李昕蕊;胡孝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积水 排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装置,尤其是一种不堵塞、能耗小的基坑积水排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构筑物等基坑施工中,为防止地下水的渗入,确保基坑边坡的稳定,创造干燥和安全的施工环境,经常会遇到基坑降水的问题,常用方法是采用井点管插入管井至蓄水层内,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停抽出,使原有地下水降至坑底以下。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抽水,直至施工完毕,能源消耗较大,且容易产生堵塞,导致抽水装置出现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堵塞、能耗小的基坑积水排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基坑积水排除装置,包括外筒、内筒以及抽水装置,所述的外筒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且该外筒筒壁上设置有多个滤水孔,所述的内筒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的内筒的直径小于外筒的直径,且内筒设置在外筒内部,内筒的高度低于外筒的高度,所述的抽水装置与内筒内部连通。
为提高积水过滤效果,所述外筒上最上层的滤水孔的高度低于内筒的高度,在内筒筒壁与外筒筒壁之间填充有过滤层。
为进一步提高积水过滤效果,在所述的过滤层上表面设置有过滤海绵。
为降低成本,所述的过滤层采用鹅卵石填充。
为方便基坑积水排除装置的清理更换,所述的外筒上设置有吊耳。
所述的抽水装置包括抽水机、抽水管和排水管;所述的抽水管一端与抽水机连通,另一端伸入内筒;所述的排水管一端与抽水机连通,另一端伸出外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坑积水排除装置,由于积水通过外筒上的滤水孔过滤后流入内筒中,抽水装置从内筒中抽水排除,一方面防止了抽水装置的堵塞,另一方面可以等待内筒中的积水达到一定量再开启抽水装置,不用时时刻刻都开启抽水装置,降低了能耗;由于所述外筒上最上层的滤水孔的高度低于内筒的高度,在内筒筒壁与外筒筒壁之间填充有过滤层,提高了积水的过滤效果,进一步防止了堵塞;由于在所述的过滤层上表面设置有过滤海绵,进一步提高了积水过滤的效果,使得过滤出的水更加干净,可以再利用到其他工序;由于所述的过滤层采用鹅卵石填充,降低了成本;由于所述的外筒上设置有吊耳,方便了基坑积水排除装置的吊装,从而方便了整个装置的清理和鹅卵石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筒,2—内筒,3—过滤层,4—过滤海绵,5—吊耳,6—抽水机,7—抽水管,8—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坑积水排除装置,包括外筒1、内筒2以及抽水装置,所述的外筒1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且该外筒1筒壁上设置有多个滤水孔,所述的内筒2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的内筒2的直径小于外筒1的直径,且内筒2设置在外筒1内部,内筒2的高度低于外筒1的高度,所述的抽水装置与内筒2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基坑积水排除装置,使用时,由于积水通过外筒1上的滤水孔过滤后流入外筒1中,待内筒1中的水位上升超过内筒2的高度后流入内筒2中,抽水装置从内筒2中抽水排除,一方面防止了抽水装置的堵塞,另一方面可以等待内筒2中的积水达到一定量再开启抽水装置,不用时时刻刻都开启抽水装置,降低了能耗。
为提高积水过滤效果,所述外筒1上最上层的滤水孔的高度低于内筒2的高度,在所述的内筒2筒壁与外筒1筒壁之间填充有过滤层3。若无过滤层3过滤,则积水只通过滤水孔过滤一次,内筒2中所得到的积水较为混沌,颗粒物多,不利于抽水装置排水,因此作为优选的方式是在所述的内筒2筒壁与外筒1筒壁之间填充有过滤层3。由于所述外筒1上最上层的滤水孔的高度低于内筒2的高度,内筒2筒壁与外筒1筒壁之间填充有过滤层3,积水经过滤水孔过滤后再经过过滤层3过滤,然后再流入内筒2中,提高了积水的过滤效果,进一步防止了抽水装置的堵塞。
为进一步提高积水过滤效果,在所述的过滤层3上表面设置有过滤海绵4。在所述的过滤层3上表面设置有过滤海绵4。由于在所述的过滤层3上表面设置有过滤海绵4,经过滤层3过滤后的积水再经过滤海绵4过滤,进一步提高了积水的过滤效果,使得过滤出的水更加干净,可以再利用于其他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59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应变计
- 下一篇:一种整体叶盘的测量路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