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面吸油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5107.5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6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裴玉起;钱晓明;栾国华;宋娟;储胜利;孟丽平;刘牧;张恒;齐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面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面吸油材料,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吸油材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化学合成吸油材料,它具有疏水亲油性,结构的多孔性,以及可悬浮在水面上,因此目前广泛用于水面浮油的回收。但是目前使用的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吸油材料结构单一,持油率低,在使用过程中受压易漏油,造成二次污染,同时易破碎,给保存及使用过程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水面吸油材料,该新型的水面吸油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吸油倍率,而且具有很好的持油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面吸油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水面吸油材料由持油层和位于持油层两侧的表层组成,其中,所述表层为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所述持油层为粗聚丙烯纤维熔喷层。
在上述水面吸油材料中,优选地,表层的厚度为3-20mm。
在上述水面吸油材料中,优选地,持油层的厚度为10-40mm。
在上述水面吸油材料中,优选地,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由细聚丙烯纤维构成。
在上述水面吸油材料中,优选地,细聚丙烯纤维的直径为2-5μm。
在上述水面吸油材料中,优选地,粗聚丙烯纤维熔喷层由粗聚丙烯纤维构成。
在上述水面吸油材料中,优选地,粗聚丙烯纤维的直径为6-12μm。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水面吸油材料采用熔喷成形技术形成两面致密、中间疏松的变密度、变纤度梯度的三明治结构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吸油材料。该水面吸油材料具有由细纤维熔喷层组成的两侧的表层,以及两个表层夹持的作为持油层的粗纤维熔喷层。持油层是由直径6-12μm的粗纤维组成的熔喷层构成,厚度为10-40mm,其中直径8-12μm的粗纤维构成吸油材料的主体骨架部分,形成大的体积空间储油,同时提供结构支撑与强力,直径6-8μm的粗纤维作为填充材料存在。两个表层由直径 2-5μm的极细纤维组成的具有致密结构的熔喷层构成,厚度为3-20mm。表层由细纤维构成的致密结构使材料整体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毛细组织,即可保持丰富的毛细吸油作用、保持较高的吸油速度,又可提升吸油材料的持油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面吸油材料可以通过熔喷的方式制备得到,可以采用单喷头熔喷装置或者多喷头装置进行制备,并且可以结合往复接收装置、退卷机等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面吸油材料结构合理,能够极大的提高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吸油倍率和持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水面吸油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上表面层 1 持油层 2 下表面层 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面吸油材料,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水面吸油材料包括表层和持油层2,其中,表层分为上表面层1和下表面层3,持油层2位于上表面层1和下表面层3之间,三者形成夹层的三明治结构。上表面层1和下表面层3分别是由细聚丙烯纤维制成的细聚丙烯纤维熔喷层,其厚度分别为10mm,持油层2是由粗聚丙烯纤维制成的粗聚丙烯纤维熔喷层,其厚度为20mm。
该水面吸油材料是采用单喷头熔喷装置和往复接收装置生产的,具体步骤如下:
调整熔喷工艺:牵伸风压为0.2Mpa、螺杆挤出机转速为8.6r/min、计量泵转速为11.0r/min;
使聚丙烯切片依次经过螺杆挤出机、计量泵、熔喷模头,然后在往复接收装置上形成直径为2-5μm的细纤维构成的细纤维熔喷层,即下表面层3;
下表面层3的厚度达到10mm之后,将牵伸风压调整为0.15Mpa、螺杆挤出机转速调整为15r/min、计量泵的转速调整为18r/min,使得纤维直径变粗,进而直接在下表面层3的基础上形成由直径为6-12μm的粗纤维构成的粗纤维熔喷层,即持油层2;
当持油层2的厚度达到20mm之后,调整生产工艺使纤维变细,在持油层2的基础上形成直径为2-5μm的细纤维构成的细纤维熔喷层,即上表面层1,直到上表面层1的厚度达到10mm,从而制备得到水面吸油材料。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51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条已建地铁隧道中部明挖区间基坑支护体系
- 下一篇:嵌套式景观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