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杯形模板抗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2453.8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0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胡景文;陈臻颖;何倩仪;汤少斌;严兆滔;余伟健;黄沛强;黄海权;陈煜文;江德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德魁 |
地址: | 51004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形模板抗浮装置,属于基础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桩承台基础的承台中有两个安装钢管柱的预留孔,所以在模板安装的时候要在承台模板中间放置两个悬空的杯型模板,这样在模板安装的时候和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要注意杯型模板的浮动、偏位问题。为此,在模板安装的时候就应该做好杯型模板抗浮、抗偏位措施,使得在浇筑承台混凝土的时候能够杜绝承台预留孔的误差,有效保证承台的成型质量。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承台模板安装时,在杯型模板上用木板与外围承台模板连接,钉子钉牢,保持杯型模板的位置不偏移;同时,在承台底筋上锚上钢线,以此保证杯型模板具有抗浮能力。但是用木板固定杯型模板,容易失稳;钢线锚底筋,抗浮过程也容易失稳,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用木板固定杯型模板,钉子本身的固定作用不够,杯型模板较大,浮力也大,模板位置容易失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杯形模板抗浮装置,它能防止在承台浇筑混凝土时杯型模板的浮动和偏位,结构简单,在施工上难度低、便捷、稳固。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杯形模板抗浮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锚固部件和至少一个压紧部件,所述锚固部件固定在承台钢模板上,所述压紧部件水平设置在杯形模板上方,所述压紧部件与锚固部件固定连接,将所述杯形模板压紧。
所述压紧部件在杯形模板上方沿横向和纵向分别成对设置,约束更加有效,而且牢固稳固度更加有保证,使杯形模板具有较强的抗浮、抗偏位能力。
所述锚固部件为L形钢筋,所述L形钢筋包括长筋和短筋,所述短筋与所述承台焊接,锚固部件将整个抗浮装置固定。
所述长筋端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杆,所述压紧部件上开有与所述螺旋杆相配合的孔,所述螺旋杆穿过所述孔,并通过螺母与所述压紧部件固定连接,拆装方便,施工容易,便捷,稳固度高。
所述压紧部件为钢管,施工更加便利,约束更加有效,而且牢固稳固度更加有保证。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杯形模板抗浮装置,能防止在承台浇筑混凝土时杯型模板的浮动和偏位,结构简单,在施工上难度低、便捷、稳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杯形模板抗浮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图1所示A-A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承台中并列设置有两个杯形模板4,在杯型模板底下设置一个简易的钢筋架,支撑杯型模板到设计标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形模板抗浮装置设置在所述承台钢模板中,用于将同样设置在承台钢模板中的杯形模板4定位,它包括锚固部件和压紧部件,所述锚固部件固定在承台钢模板上,所述压紧部件设置在杯形模板4上方,所述压紧部件与锚固部件固定连接。
所述锚固部件包括至少一个L形钢筋1,所述压紧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钢管2,本实施例设置有12根钢管2以及6根L形钢筋1,每根钢管2对应连接两根L形钢筋1,钢管2设置在杯形模板4上方,钢管2横向上设置两根,将两个杯形模板4压住,纵向上在两个杯形模板4上方分别设置两根,L形钢筋1成对设置在钢管2的两端下方,L形钢筋1包括垂直设置的长筋11和短筋12,短筋12焊接在承台的底筋上,长筋11的端部焊接螺旋杆3,螺旋杆3配有螺母,钢管2上开有与螺旋杆3相配合的孔,螺旋杆3穿过所述孔,钢管2与螺旋杆3通过所述螺母固定连接。
使用钢管2作为杯型模板4的水平约束,施工更加便利,约束更加有效,而且稳固度更加有保证,以L形钢筋1与带螺母的螺旋杆3制作成的对锁部件作为锚固方式,将六条钢管2充分锁在杯型模板4上,达到了杯型模板4较强的抗浮、抗偏位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24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