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5V电池过放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2160.X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5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区树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区树铭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刘显扬 |
地址: | 52831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尤其涉及5V电池过放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电池保护板,有锂电池4.2V保护板及铅酸电池12V保护板,它们都能有效保护可充电电池放电时过放过流保护,避免可充电电池在放电时过放造成电池寿命弱减危害。
无论是锂电池4.2V保护板还是铅酸电池12V保护板,都不能应用于现在的4粒镍氢组合电池(5V)的过放保护功能,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保护板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5V电池过放保护电路,其包括电压为5伏的电源、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与电源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同时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源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电源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发光二极管D2,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为4粒镍氢组合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鉴于市场上已有的4.2V及12V保护板,都不能用在5V电池作保护,本电路补充了此空缺。使得镍氢电池组合应用放电时能得到保护,从而延长了镍氢可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5V电池过放保护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电路由4粒镍氢电池组(约5V)供电,当+5V电压加载在4.3V稳压二极管正极时,稳压二级管负极端产生+0.7V的击穿电压,而+0.7V电压加载NPN三极管9014基极时,使9014集电极由高电位变成低电位,此时PNP三极管TIP42基极接近0V,致使TIP42导通驱动负载输出。
电路描述具体如下:
一种5V电池过放保护电路,其包括电压为5伏的电源、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与电源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同时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源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还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D2,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所述电源为4粒镍氢组合电池。
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可充电香薰炉镍氢电池组合放电时必要的过放控制领域。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区树铭,未经区树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21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压自动换相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开关电源短路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