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拉伸弯曲矫直机耐磨工作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1822.1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9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兵;郭瑞娟;舒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15/00 | 分类号: | B21B15/00;B21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伸 弯曲 矫直机 耐磨 工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拉伸弯曲矫直机耐磨工作辊。
背景技术
冷轧酸洗工艺中使用的拉伸弯曲矫直机,一方面起机械破鳞的作用,提高酸洗效率;另一方面,改善来料板形,不仅直接有利于带钢成品板形质量的提高,而且减少带钢在行进和轧制过程中发生跑偏及断带事故。因而拉伸弯曲矫直机作为热轧、冷轧之间承前启后的关键设备,在高速高效化除鳞以及对板形的改善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酸洗——冷轧联机技术的实现,更是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在拉伸弯曲矫直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工作辊两端磨损比较严重,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矫直机处的带钢为热轧成品,在热轧过程中,边部的温降比较大,屈服应力增大,导致带钢两端的硬度值比中间大,因此,带材在拉矫过程中,边部需要的张应力大,工作辊两边的磨损也就增大。
(2)热轧温降大,带材卷取以后边部与空气接触,容易形成Fe2O3,而Fe2O3的硬度要比FeO和Fe3O4氧化物的硬度高,对工作辊的磨损快。
(3)带有边浪的带材与工作辊接触有轴向的窜动和纵向的相对滑动,导致带材与工作辊的边部形成“切割”作用,加剧工作辊两端的磨损。
工作辊两端磨损到达一定极限后,经过下线测量,发现辊中间较长部位基本没有磨损。由于工艺需要,不得不进行换辊,换下来的辊如果想继续使用只能用焊接或刷镀等技术进行辊身修复,然而由于辊身修复费用较高,经济性能不好,实际生产中一般采取整体报废的处理方式,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拉伸弯曲矫直机耐磨工作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拉伸弯曲矫直机耐磨工作辊,所述工作辊的结构为分段组合式,包括两端易磨损部位段1、中间部位段2三段;
所述两端易磨损部位段的一端端部设有轴承3,另一端端部设有外螺纹连接部4;
所述中间部位段的两端设有内螺纹连接部5;
所述两端易磨损部位段与中间部位段通过螺纹连接为一体。
其中,所述两端易磨损部位段设有轴承的一端的端部设有方形孔;
所述中间部位段两端的内螺纹连接部的外端端部设有方形孔6。
其中,所述两端易磨损部位段采用耐磨钢材料;中间部位段采用普通工具钢材料或耐磨钢材料。
其中,为防止运动中辊间不同部位相对滑动,对所述中间部位段与两端易磨损部位段的螺接采用单头螺纹、逆时针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现有整体式工作辊设计成三段式结构,将工作辊设计为三段结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材料或热处理工艺;将工作辊两端采用耐磨材料,延长工作辊的使用周期;减少停机换辊时间,使生产线运行稳定;中间部位段可重复利用,节约工作辊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伸弯曲矫直机耐磨工作辊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伸弯曲矫直机耐磨工作辊的两端易磨损部位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伸弯曲矫直机耐磨工作辊的中间部位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伸弯曲矫直机耐磨工作辊磨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伸弯曲矫直机耐磨工作辊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两端易磨损部位段;
2、中间部位段;
3、工作辊轴承;
4、外螺纹连接部;
5、内螺纹连接部;
6、中间段端部方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拉伸弯曲矫直机耐磨工作辊,所述工作辊的结构为分段组合式,包括两端易磨损部位段1、中间部位段2;所述两端易磨损部位段1的一端端部设有轴承3,另一端端部设有外螺纹连接部4;所述中间部位段2的两端设有内螺纹连接部5;所述两端易磨损部位段1与中间部位段2通过外螺纹连接部4和内螺纹连接部5的螺接配合连接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18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电源互投自复自动切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导线连接结构的电子白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