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1491.1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3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启;刘帅;靳培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清洁、低或无污泥产生的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十二五”期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率要达到10%的目标,每年可节约新鲜水资源70多亿m3,这可有效地缓解我国,尤其是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废水回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全国总的污水排放量是700多亿吨,全国再生水的用量只有16.6亿m3,仅占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的2%,距离10%的目标相差很远。因此要完成这一目标不仅取决于国家政策的引导、水价市场的调整等宏观调控因素,更需要高效、清洁、投资省、运行成本低的可靠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的实际应用,因此再生水未来投资空间十分广阔。
再生水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等经过预处理及生化法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排放水,再经进一步的处理后,达到某一用途的水质标准,如工业冷却用水、城市园林景观灌溉等而回用于不同生产过程的潜在水资源。但在废水达标处理过程中,原污/废水中的母体化合物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化合物的组成、性质上发生变化,而且其分子形态与尺寸大小都有显著的不同。因此在深度处理中继续以生化法为主要净化工艺,则往往对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等关键控制水质指标的去除效率很低。目前再生水的处理技术常见的有膜技术、MBR(Membrane Bio-Reactor,膜生物反应器)法、Fenton试剂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等,或与其他物化方法,如絮凝、过滤等的组合工艺。但这些工艺不仅存在处理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等具体问题;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这些污泥含水率高,处理成本高,尤其是含有I类污染物的污泥更是如此。污泥的直接排放或污泥管理不当就使得处理污水的污水处理厂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现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成为目前废水处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高效、清洁、低或无污泥产生的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与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行成本低,动力消耗小,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及易于集成与自动控制的一体化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槽体、电解装置、电解供气系统和电解供电系统,所述电解装置包括至少一对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电解供电装置包括一个与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电性连接的电源,所述电解供气系统包括与曝气干管相连的空气压缩机和安装在反应槽体底部的微孔曝气管,所述反应槽体的底面为连续的凹凸状底面,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均垂直安插于所述凹凸状底面的峰处。
优选地,所述反应槽体的连续的凹凸状底面为锯齿状或波浪状或梯形波状。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或出水口的安装方向与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安装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反应槽体两侧各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所在器壁与反应槽体外底面呈钝角。
优选地,所述反应槽体内位于出水口一侧设有催化剂沉淀分离区,所述催化剂沉淀分离区由出水口所在器壁和催化剂拦截挡板构成,所述催化剂拦截挡板竖直安装于出水口所在器壁的1/3-1/2深度处。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沉淀分离区的深度为所述反应槽体的深度的1/3。
优选地,所述电源、空气压缩机安装于仪表柜内,所述仪表柜位于所述出水口所在器壁下方的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微孔曝气管设置于所述连续凹凸状底面的谷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优化改进后的电解池装置及整体结构更为合理,在综合动力消耗、系统出水水质、催化剂磨蚀与流失损失,及催化剂回流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平底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废水处理技术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废水处理技术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14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泳浴循环净水器
- 下一篇:多段喷射泵混流节能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大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