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系统上盖与托盘的密封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1472.9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1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痛快;辛爽;那伟;蒋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静洁;张妍 |
地址: | 201615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动力 电池组 系统 托盘 密封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系统上盖与托盘的密封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因其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有着广阔的前景。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核心的环节。而动力电池组系统的密封防护一直是一个关注重点。
涉水试验作为电动汽车整车试验的重要内容,必须保证动力电池组系统外包络的密封性,才能保证水不会进入或者渗入到电池或者托盘内,从而保证动力电池的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系统上盖与托盘的密封防护装置,利用多重密封通道,有效防止水的进入或者渗进,保证系统内电池的安全和工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系统上盖与托盘的密封防护装置,该密封防护装置包含上盖和托盘,以及安装在上盖和托盘之间的密封圈,还包含用于固定上盖、托盘和密封圈的紧固件。
所述的密封圈包含密封圈主体,设置在密封圈主体上的密封圈上线型凸起密封,设置在密封圈主体外侧的密封圈上向下凸起密封,设置在密封圈主体内侧的密封圈上双向凸起密封。
所述的密封圈还包含设置在密封圈主体上的若干密封圈上紧固件安装孔。
所述的紧固件、上盖和托盘的材料为金属。
所述的密封圈的材料为EPDM含双环戊二烯。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重密封方式阻挡水的进入,水一旦进入上盖与托盘的间隙处,首先被第一道密封——密封圈主体及密封圈上向下凸起密封圈阻挡,若水量过大,越过该道防护,则高于密封圈主体的第二道密封——密封圈上线型凸起密封发挥其作用,阻挡水的进入,若水量更大,越过该道防护,则安装在上盖的第三道密封——密封圈上双向凸起密封将彻底阻塞其进入或者渗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6,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系统上盖与托盘的密封防护装置,该密封防护装置包含上盖2和托盘4,以及安装在上盖2和托盘4之间的密封圈3,还包含用于固定上盖2、托盘4和密封圈的紧固件1。
所述的紧固件1、上盖2和托盘4的材料为金属。
所述的密封圈3的材料为EPDM(三元乙丙橡胶,含双环戊二烯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密封圈3包含密封圈主体5,设置在密封圈主体5上的密封圈上线型凸起密封7,设置在密封圈主体5外侧的密封圈上向下凸起密封6,设置在密封圈主体5内侧的密封圈上双向凸起密封9,还包含设置在密封圈主体5上的若干密封圈上紧固件安装孔8。
在使用时,将上盖2与托盘4组成一体,将密封圈3安装在上盖2与托盘4中间,通过密封圈3上的密封圈上紧固件安装孔8,采用紧固件1安装固定上盖2、托盘4和密封圈。由密封圈主体5及密封圈上向下凸起密封6构成第一道密封,由密封圈上线型凸起密封7与上盖2和托盘4构成第二道密封,由密封圈上双向凸起密封9构成第三道密封。水一旦进入上盖与托盘的间隙处,首先被第一道密封阻挡,若水量过大,越过该道防护,则高于密封圈主体的第二道密封发挥其作用,阻挡水的进入,若水量更大,越过该道防护,则安装在上盖的第三道密封将彻底阻塞其进入或者渗进。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密封防护装置,一旦电动汽车整车进行涉水测试,由于密封圈的多重密封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水的进入或者渗进,保证系统内电池的安全和工作。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14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装机
- 下一篇:基于LED照明装置的室内导航及信息推送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