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种苗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1106.3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6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集双;张本厚;张文涛;贾明良;李波;覃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博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市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种苗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植物种苗生产的自动化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诞生一百多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作物育种、花卉、果蔬及林业种苗的扩繁,具有其他技术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在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培养方式主要是指在培养瓶中将琼脂作为支持物的固体或半固体的培养。这种培养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琼脂,并且在灌装以及清洗时需处理大量容器,因此耗费大量劳动力,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欧洲从二十世纪九十年开始对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生物反应器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间歇式气-液交换生物反应器如气升式反应器(RITAOR)和双瓶式(BITOR)生物反应器。间歇的气体驱动营养液进行培养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通气和营养的供给问题,并且可以控制培养条件同时省去了不可回收的基质物料,相对于传统培养有效的减少了劳动力及物料的消耗,并且提高了组培苗的质量。但RITAOR构造复杂使制造成本过高,BITOR的培养瓶和通气泵冗余使总体成本增加并导致空间利用率降低,限制了它们的普遍应用。
国内对自动化植物培养装置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1、对传统搅拌罐、气升罐的改进;但由于仍采用完全浸没式培养,因此无法解决玻璃化问题。2、层向流反应器,如浅层式和转鼓式培养反应器;虽减少了玻璃化现象,但是培养效果不理想。3、喷淋、雾化型反应器,此类反应器培养效果较为理想,现在也有相关的专利申请,如专利号为96204509.8的“多层转动筛板式雾状流植物组织培养反应器”和专利号为96207831.X的“弹性阀筛板植物组织培养反应器”,但在培养后期叶片等相互之间有折叠,雾状的培养液很难分布均匀,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4、间歇浸没反应器,此类反应器主要是利用培养液对植物组织的间歇浸没进行培养,浸没时供给植物营养,间歇时又提供植物足够的氧气。此类培养方式国外研究较多,并且在国内此种反应器也有相关的专利申请,如专利号为98205797.0的“气升式周期浸没光照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培养反应器”,专利号为98102396.7的“气升式周期浸没光照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培养方法及培养反应器”以及公开号为101300958A的“一种间歇浸没式植物培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等,均因设备的构造复杂、制造成本高,导致不易普及。
而专利号为200920116327的“间歇浸没植物组织器官的培养反应器”虽然结构更为简易,成本也较为低廉,但该设备控制系统化、动力系统、反应室及储液室是完全分开的元件,给运输和灭菌等带来了不便,无法广泛的推广使用。上述问题均是在植物组织培养装置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构造简单,便于运输,节省成本,自动化程度高以及空间利用率高的植物种苗培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种苗培养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气体推进器和反应装置主体,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气体推进器的工作,所述气体推进器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反应装置主体相连通,且在所述气体推进器的出气口处设有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接的气体分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气体推进器为一提供气体压力并输送给反应装置主体,驱动培养液实现间歇浸没效果的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反应装置主体由两个反应装置元件上下连接组成,上部分为种苗培养腔、下部分为储液腔,在所述种苗培养腔开口处适配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个所述反应装置元件均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密封相连,两处螺纹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个所述反应装置元件上均设有进出气口,所述进出气口上连接空气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个所述反应装置元件底部靠近边缘处设有连通种苗培养腔与储液腔的连通小嘴,连通小嘴与进液管连接,进液管延伸到储液腔底部,且储液腔的连通小嘴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气体分流器通过连接管及无菌空气过滤器与储液腔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几个特点:
(1)节省成本。与传统组织培养方式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进行大规模植物组织培养可以节省大量的不能重复利用的物料(如琼脂等)的消耗,并且培养容器体积的增加以及接种过程的简化和培养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人力的消耗也大大减少。因此具有降低植物组织培养成本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博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博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11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