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散流臂的辐射状接地极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1041.2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4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溟;喻剑辉;涂长庚;周文俊;夏长征;左山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电网有限公司;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散流臂 辐射状 接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地极,尤其涉及一种多散流臂的辐射状接地极。
背景技术
在高压输电线路中,输电线路的杆塔都应该通过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接,接地装置要埋在地表以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小直接影响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接地装置的验收仍然以工频接地电阻是否合格作为唯一标准,但在高频率、大幅值的雷电流作用下,地网泄散电流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火花效应和电感效应,此时工频特性无法真实反映出接地装置的防雷效果,需要考虑接地极的冲击特性。以上几种常用的接地极在工频特性上符合标准,但往往在冲击特性上有所不足。
由于实际应用中杆塔的四脚结构,以及考虑屏蔽作用尽可能小,而且考虑施工工程量,放射状接地体因结构对称,焊接点少而被广泛的应用。在有效长度方便面由于雷电流等值频率高,因此接地体自身的电感会抑制电流的扩散,不过在实际设计中,有效长度跟工频接地电阻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当工频接地电阻满足要求时,接地电极的长度一般能满足有效长度的要求。为了降低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通常依靠增大接地体的尺寸或等值半径的方法,但是往往会造成施工的不便,例如受塔杆基础占地位置的大小以及地质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大接地体的尺寸或等值半径。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201498612U,公开日:2010年6月2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杆塔基础降低输电线路接地电阻的接地装置,包括输电线路杆塔上的接地引下线,该接地引下线与至少一个填埋于地表下并套设于杆塔基础上的接地钢筋笼相连,接地钢筋笼为钢筋焊接而成的网格状的空心圆筒或者空心多边形筒,接地钢筋笼的顶部和底部的边缘上焊接有从接地钢筋笼向外呈辐射状分布的接地棒,接地钢筋笼覆裹有高效膨润土降阻剂构成的降阻层。但是该装置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不便于施工安装,在降低冲击接地电阻以及提高防雷效果方面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防雷接地装置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不便于施工安装,同时冲击接地电阻较大,防雷效果不佳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体积较小,便于施工安装,冲击接地电阻较小,防雷效果好的一种多散流臂的辐射状接地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散流臂的辐射状接地极,包括由a边电极、b边电极、c边电极和d边电极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的四边形电极,所述四边形电极的四个角均为直角,四个顶点上分别焊接有两根散流臂,并且散流臂与四边形电极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a边电极、b边电极、c边电极以及d边电极的长度相等。
所述a边电极、b边电极、c边电极或d边电极的长度与散流臂长度的比值为1/3-1/2。
所述位于同一顶点上的两根散流臂之间所呈的夹角为60度,其中一根散流臂与水平直线或垂线之间所呈的夹角为15度。
所述四边形电极的四个顶点分别为注流点,注流点与外界导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四边形电极的四个顶点上分别焊接有两根散流臂,位于同一顶点上的两根散流臂之间所呈的夹角为60度,其中一根散流臂与水平直线或垂线之间所呈的夹角为15度,在相同电流幅值下,电流的增加下降速度较快。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安装施工方便,对降低冲击接地电阻效果显著,不仅能满足工频特性要求,而且在冲击特性方面表现了出良好的防雷效果,使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不同电极冲击接地电阻随电流变化规律曲线。
图4是不同电极冲击系数随电流变化规律曲线。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降阻效果曲线。
图中:a边电极1,b边电极2,c边电极3,d边电极4,散流臂5,注流点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散流臂的辐射状接地极,包括由a边电极1、b边电极2、c边电极3和d边电极4依次首尾相连构成的四边形电极,所述四边形电极的四个角均为直角,四个顶点上分别焊接有两根散流臂5,并且散流臂5与四边形电极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a边电极1、b边电极2、c边电极3以及d边电极4的长度相等。
所述a边电极1、b边电极2、c边电极3或d边电极4的长度与散流臂5长度的比值为1/3-1/2。
所述位于同一顶点上的两根散流臂5之间所呈的夹角为60度,其中一根散流臂5与水平直线或垂线之间所呈的夹角为1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华中电网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华中电网有限公司;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10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