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0533.X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2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董明望;吴林;杨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孟庆繁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凸轮 双侧异 传动 减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
背景技术
减速器作为传统机器的核心传动部件,在各种机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动装置的好坏决定着机器的工作性能优劣和运转费用的高低。现有的传统减速器大多为齿轮减速器、行星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等,齿轮传动应用范围广,但其齿隙大小难以控制,不适用于精密场合,且传动比较小,较大传动比时常采用多级传动,使得空间结构复杂;行星齿轮减速器结构较紧凑,传动精度高,但传递扭矩不能太大,且成本相对较高;蜗轮蜗杆减速器具有大传动比且可以侧向传动,但其体积大、精度低、效率低的问题也尤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传动精密、易于加工、价格低廉且适用于低速重载的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动力输入装置、减速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动力输出装置、箱体与箱盖;动力输入装置与减速装置,减速装置与动力传递装置均通过键连接;动力输出装置与动力传递装置为齿轮啮合传动,与减速装置为键连接传动;动力输入装置、减速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均设在箱体内部,通过箱盖密封,动力输出装置的输出轴和输出齿轮设置在箱体外部,完成双动力输出。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动力输入装置为一根竖直放置的动力输入轴,在动力输入轴轴上端有一个与输入轴同轴的圆孔,圆孔内开有键槽。同时,动力输入轴的轴身上开有两个键槽,可通过键连接将动力传递至减速装置。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减速装置包括圆柱凸轮与侧向分布的第一转动圆盘、第二转动圆盘及沿两圆盘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圆柱滚子。圆柱凸轮上内设有与轴同轴线的通孔,在通孔内设有键槽,与动力输入轴的轴身上有两个键槽通过键连接。圆柱凸轮与第一转动圆盘和第二转动圆盘的两轴线垂直交错,第一转动圆盘和第二转动圆盘上的圆柱滚子曲面与圆柱凸轮廓面为空间两面曲面的共轭啮合,第一转动圆盘与第二转动圆盘与其沿自身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圆柱滚子通过背对背布置方式的角接触轴承连接,背对背布置方式的角接触轴承可固定圆柱滚子轴线方向的位移,但不影响圆柱滚子的周向转动,因而圆柱滚子在圆柱凸轮廓面上受迫运动时为滚动,其间摩擦为滚动摩擦,可大大减小摩擦力,增大传递效率。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动力传递轴与第一直齿轮,动力传递轴一端与第二转动圆盘连接,另一端设有花键与第一直齿轮连接,实现侧向分布的减速装置的第二转动圆盘传出的扭矩方向与第一转动圆盘传出的扭矩方向一致。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包括与第一转动圆盘连接的第一输出轴和与动力传递装置连接的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出轴上安装有与动力传递轴上配合的第一直齿轮相啮合的第二直齿轮,在两输出轴伸出箱体外的部分均设计有花键及设有通过花键连接的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的同步输出使传动扭矩增大,通过花键连接使得可承载的扭矩增加,因而更加适合重载条件,同时双动力输出使载荷在箱体内部分布对称,并使传动平稳。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箱体侧面设有定位孔,箱盖上设有定位孔,在箱体与箱盖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第一输出轴的第一定位孔与第四定位孔,在箱体与箱盖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动力传递轴的第二定位孔与第三定位孔。同时在箱体内部有横板,在横板与箱体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第二动力输出轴的第五定位孔与第六定位孔。在箱体的顶部和底部设有用于限定动力输入轴运动的竖直方向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在所有定位孔与轴配合处均设有滚动轴承和轴承套。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紧凑、传动精密、易于加工、价格低廉且适用于低速重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结构仰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减速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输入轴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箱盖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05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