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格板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38650.2 | 申请日: | 2013-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0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贺建平;张永明;李光;张龙;许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5/02 | 分类号: | F16B5/02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吕俊清 |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格板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具体为一种钢格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钢格板固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焊接固定,另一种是安装夹固定。焊接固定钢格板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牢固、经济实惠,缺点是焊接时会破坏热镀锌钢格板镀锌层,导致钢格板焊接点很容易生锈,而且不容易拆卸。安装夹固定钢格板优点是方便拆卸,不需要横梁上出现焊点,钢格板的镀锌层也不会被破坏,但这种固定方式仅适于振动不太剧烈的场合,对于震动剧烈的场合则不适用,因此,需要一种方便安装且适用于震动剧烈场合的钢格板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提高钢格板在震动剧烈场合的固定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格板固定装置。
一种钢格板固定装置,包括上夹、底座、螺栓和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压在钢格板的两个相邻扁钢上,所述底座在底部承托钢格板,在所述上夹和底座上分别开设有Ⅰ号通孔和Ⅱ号通孔,两个通孔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螺栓依次穿过两个通孔后与所述螺母配合,将所述钢格板紧固在所述上夹和所述底座之间。
所述螺栓为内六角螺栓。
所述上夹具有一凹槽部和两个钩挂部,所述Ⅰ号通孔位于凹槽部的底部,两个钩挂部由凹槽部的两端部分别向两侧延伸而成,外端呈钩形。
所述凹槽部的竖截面呈U形。
所述底座为一角钢,由水平面和竖直面组成,所述Ⅱ号通孔位于水平面上。
一种钢格板固定装置,包括上夹、底座和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压在钢格板的两个相邻扁钢上,所述底座在底部承托钢格板,在所述上夹和底座上分别开设有Ⅰ号通孔和Ⅱ号通孔,其中,Ⅱ号通孔为螺孔,两个通孔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螺栓穿过Ⅰ号通孔后与Ⅱ号通孔拧紧,将所述钢格板紧固在所述上夹和所述底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钢格板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便于维护、更换,可适用于震动强烈的场合,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格板固定装置固定在钢格板上的俯视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格板固定装置上夹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格板固定装置底座的左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上夹 11、凹槽部 12、钩挂部
13、Ⅰ号通孔 2、底座 21、水平面
22、竖直面 23、Ⅱ号通孔 3、螺母
4、内六角螺栓 5、钢格板 6、扁钢
7、侧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钢格板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做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钢格板固定装置,包括上夹1、底座2、螺母3和内六角螺栓4。
上夹1为钢板冲压而成,具有一凹槽部11和两个钩挂部12。凹槽部11的竖截面呈U形,在凹槽部11的底部开设有Ⅰ号通孔13。钩挂部12由U形凹槽部11的两端部分别向两侧延伸而成,外端呈钩形。
底座2为一角钢,由水平面21和竖直面22组成,在水平面21上开设有Ⅱ号通孔23。在水平面21的下部、围绕Ⅱ号通孔23固定有螺母3。竖直面22固定于侧护板7上。其中,螺母3与水平面21、竖直面22与侧护板7的固定方式均为焊接。
使用时,先根据钢格板5的实际放置位置焊接底座2,然后将上夹1的两个钩挂部12置于钢格板的两个相邻扁钢6上,凹槽部11处于两个相邻扁钢6之间,调节上夹1的位置使Ⅰ号通孔13、Ⅱ号通孔23以及螺母3螺孔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将内六角螺栓4依次穿过Ⅰ号通孔13、Ⅱ号通孔23后与螺母3的螺孔拧紧。
Ⅱ号通孔23可以是螺孔,内六角螺栓4穿过Ⅰ号通孔13后与Ⅱ号通孔23拧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钢格板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便于维护、更换,可适用于震动强烈的场合,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86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