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智能支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6375.0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8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边晓燕;陈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全商联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7B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肇庆市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智能 支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智能支付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的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一般是通过读卡器和电子标签的配合,通过支付终端对车辆的停车或公路运行里程的收费,从而实现了不停车通过道闸,达到方便、节时的目的。随着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以其节能减排的优点,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的电动车的发展,停车场也需要设置为电动车进行充电的充电桩以与之需求相适应。现有技术中并没有ETC技术与电动车的充电收费技术相结合以实现电动车快速便捷的运行的相关报道。同时,车辆被盗事件日益增多,车辆防盗技术也是使用者比较关心的话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智能支付系统,其通过不停车收费系统以及充电收费系统与电子标签、支付终端的配合,实现充电、停车的智能支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智能支付系统,其包括电子标签、不停车收费系统、充电收费系统、支付终端以及与所述电子标签绑定的且与所述支付终端无线连接的手机,其中:
所述不停车收费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读卡器、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栏杆、触发线圈以及摄像头,所述第一读卡器、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栏杆、触发线圈以及摄像头均与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读卡器与电子标签通过微波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收发模块与支付终端无线连接;
所述充电收费系统包括第二控制器、第二读卡器、第二无线收发模块、为电动车动力电源充电的充电桩以及对电动车加锁的电子锁,所述第二读卡器、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充电桩以及电子锁均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读卡器与电子标签通过微波无线连接,第二无线收发模块与支付终端无线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波的频率为5.8GHz。
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一种电动车智能支付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停车收费系统以及充电收费系统与电子标签、支付终端的配合,实现充电、停车的智能支付,方便了电动车的运行;
2、本实用新型中电子锁需要手机确认支付充电费用后方可由控制器驱动进行开启,因此其除具有防止使用者对充电费用不予支付的功能外,还具有防盗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图。
其中:1、电子标签;2、不停车收费系统;21、控制器;22、读卡器;23、无线收发模块;24、栏杆;25、触发线圈;26、摄像头;3、充电收费系统;31、控制器;32、读卡器;33、无线收发模块;34、充电桩;35、电子锁;4、支付终端;5、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电动车智能支付系统,其包括电子标签1、不停车收费系统2、充电收费系统3、支付终端4以及与电子标签1绑定的且与支付终端4无线连接的手机5,其中:不停车收费系统2包括控制器21、读卡器22、无线收发模块23、栏杆24、触发线圈25以及摄像头26,读卡器22、无线收发模块23、栏杆24、触发线圈25以及摄像头26均与控制器21电性连接,读卡器22与电子标签1通过微波无线连接,无线收发模块23与支付终端4无线连接;充电收费系统3包括控制器31、读卡器32、无线收发模块33、为电动车动力电源充电的充电桩34以及对电动车加锁的电子锁35,读卡器32、无线收发模块33、充电桩34以及电子锁35均与控制器31电性连接,读卡器32与电子标签1通过微波无线连接,无线收发模块33与支付终端4无线连接。微波的频率采用国内采用的5.8GHz。
工作原理(需要注意的是进闸和出闸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中进闸由于无需收费,因此其并不与支付终端无线连接,此处以出闸的不停车收费系统代替进闸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同时,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例如小区、工业区、写字楼等停车场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全商联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肇庆全商联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63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