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压效果良好的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6204.8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3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荣润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29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马腾飞 |
地址: | 523350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压 效果 良好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压效果良好的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按用途可以分为:配电变压器、电力变压器、全密封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干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单相变压器、电炉变压器、整流变压器等,常用于电源适配器等电源器件内。
现有的变压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变压器内的骨架是直接在引脚上开始绕线,然后再加设铁氟龙套管,如果不套设铁氟龙套管,则在后面浸锡工序中会将漆包线的漆膜损坏,造成绕组间的短路,耐压效果不理想;2. 变压器的初级绕线槽与次级绕线槽之间的绝缘距离较小,需要加设绝缘套管,增加了作业难度和影响了生产效率;3. 因为考虑成本、材料的要求,其初级绕线槽与次级绕线槽的安全距离往往过小,容易造成高压不良的缺陷,为了避免这一缺陷,在制造骨架的时候,常常需要将次级绕线槽进行飞线,但是由于飞线工序复杂,而且都是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非常繁琐,大大降低了生成效率,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压效果良好的变压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变压器结构进行改进,有效的解决了变压器存在的问题,提升变压器耐压效果,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压效果良好的变压器,包括骨架,所述骨架设置有磁芯孔,磁芯孔内设置有磁芯,所述骨架设置有初级绕线槽及次级绕线槽,所述初级绕线槽设置有初级线圈,所述次级绕线槽设置有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绕线槽和次级绕线槽均设置有数个引脚,所述初级绕线槽还设置有与引脚垂直设置的第一绕线柱,所述次级绕线槽还设置有与引脚垂直设置的第二绕线柱,所述次级绕线槽的宽度T大于或等于6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的直径均为2mm,所述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的高度均为2mm。
作为优选,所述次级绕线槽的宽度为8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绕线柱与初级绕线槽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绕线柱与次级绕线槽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骨架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设置有与其扣合连接的扣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增设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延长了漆包线的长度,不用加设铁氟龙套管,也可以进行正常进行浸锡工序,而且将绕线柱设计成圆柱形,即使使用时间再长也不会出现漆包线绷断的现象,限定了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的高度范围,使得初级绕线槽与次级绕线槽之间的绝缘距离保持最佳,不需要加设绝缘套管,简化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限定次级绕线槽的宽度,使得次级绕线槽上的引脚与初级绕线槽上的引脚之间距离增大,次级绕线槽拉出的线先绕过第二绕线柱,再绕在引脚上,使得初级绕线槽与次级绕线槽之间的安全距离达到标准,避免了高压不良的缺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除去飞线这一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套与扣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骨架 11—磁芯孔 12—初级绕线槽
121—第一绕线柱 13—次级绕线槽 131—第二绕线柱
2—引脚 3—保护套 4—扣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耐压效果良好的变压器,包括骨架1,所述骨架设置有磁芯孔11,磁芯孔11内设置有磁芯,所述骨架1设置有初级绕线槽12及次级绕线槽13,所述初级绕线槽12设置有初级线圈,所述次级绕线槽13设置有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绕线槽12和次级绕线槽13均设置有数个引脚2,所述初级绕线槽12还设置有与引脚2垂直设置的第一绕线柱121,所述次级绕线槽13还设置有与引脚2垂直设置的第二绕线柱131,所述次级绕线槽13的宽度T大于或等于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荣润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荣润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62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热泵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井用潜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