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稳定型带挡圈的同步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5518.6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2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选明;刘黎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银科同步带轮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46 | 分类号: | F16H55/46;F16H5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 型带挡圈 同步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轮,具体涉及稳定型带挡圈的同步带轮。
背景技术
同步带轮传动是由一根内周表面设有等间距齿的封闭环形胶带和相应的带轮所组成。运动时,带齿与带轮的齿槽相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是一种啮合传动,因而具有齿轮传动、链传动和平带传动的各种特点 。广泛应用于汽车、纺织、印刷包装设备、缝制设备、办公设备、激光雕刻设备、烟草、金融机具、舞台灯光、通讯食品机械、医疗机械、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仪器仪表、各种精密机床等领域。以前生产的同步带轮本体与挡圈的铆合,是用錾子在结合处铆几个点(通常是在圆周上的均布四点),这样几点的铆合,仅是靠同步带轮本体上被錾部位的金属变形来固定挡圈,其牢固强度很难保证同步带轮的工作可靠性,如果同步带轮本体和挡圈是间隙配合,就更难保证铆合质量和强度。同步带轮本体在使用过程中,挡圈极易受同步带侧面的挤压,长时间的挤压就会使挡圈很容易脱落,这种现象将严重影响同步带轮本体的正常运行和工作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稳定型带挡圈的同步带轮,挡圈通过铆合进V型沟槽并且采用过渡配合的方式固定在带轮本体上,固定更牢固,运行更稳定。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稳定型带挡圈的同步带轮,包括带轮本体、挡圈、轮齿和V型沟槽,所述的带轮本体侧面的纵向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多条轮齿,在带轮本体的两端面圆周上设置有多个V型沟槽;所述的带轮本体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挡圈,挡圈旋压铆合进V型沟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V型沟槽的角度范围在60°-90°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V型沟槽的槽深范围在1-2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V型沟槽上表面开口的半径大小在2.5-3.5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带轮本体两端面圆周上的多个V型沟槽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带轮本体为中空的圆柱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V型沟槽,把挡圈旋压铆合到带轮上的过程中,挤压V型沟槽使V型沟槽变形,从而使挡圈非常稳定的固定在带轮上。
2、 本实用新型的带轮本体与挡圈的配合为过渡配合,挡圈铆合进V型沟槽并且采用过渡配合的方式固定在带轮本体上,挡圈不易受同步带侧面的挤压,从而挡圈不容易脱落,保证带轮本体的稳定运行,工作可靠性加强。
3、 本实用新型的V型沟槽的角度范围设置在60°到90°之间能达到最佳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带轮本体的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带轮本体;2、挡圈;3、轮齿;4、V型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带轮本体1、挡圈2、轮齿3和V型沟槽4。本实施例的带轮本体1侧面的纵向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多条轮齿3,在带轮本体1的两端面圆周上设置有多个V型沟槽4,V型沟槽4的角度范围在60°-90°之间,V型沟槽4的槽深范围在1-2mm之间,V型沟槽4上表面开口的半径大小在2.5-3.5mm之间。本实施例的带轮本体1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挡圈2,挡圈2旋压铆合进V型沟槽4内。带轮本体1两端面圆周上的多个V型沟槽4均匀分布,带轮本体1为中空的圆柱形。
挡圈旋压铆合进V型沟槽并且通过过渡配合的方式固定在带轮本体的两端圆周上,避免挡圈受同步带侧面的挤压,而导致挡圈脱落的情况发生,保证带轮本体的正常运行和工作可靠性。
如上所述便可实现该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银科同步带轮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银科同步带轮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55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