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串绳自动平衡悬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5129.3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8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文炳 |
主分类号: | B66B7/10 | 分类号: | B66B7/10;B66B19/0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自动 平衡 悬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多绳提升容器悬挂装置,具体是一种快速串绳自动平衡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矿井多绳提升容器悬挂装置,主要有:螺旋液压式、垫块式和液压自动平衡式三种。前两种悬挂装置均只能在静止状态下调整提升钢丝绳间的张力,动态均不能调整提升钢丝绳间的张力平衡,第三种能在静态和动态状态下调整提升钢丝绳间的张力平衡,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悬挂装置。但上述三种悬挂装置,均通过楔形绳卡人工串绳,且在串绳时,操作极不方便,费工费时,需占用很长的运行时间,均不能做到快速串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矿井多绳提升器悬挂装置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新结构、全新串绳调绳方法的快速串绳自动平衡悬挂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串绳自动平衡悬挂装置,包括中空活塞杆双作用液压缸,侧板,连接叉,提升钢丝绳;所述的侧板共两个、对称布置,上端夹住液压缸并铰接在液压缸上,下端夹住连接叉并与连接叉铰接;所述的提升钢丝绳穿过中空活塞杆;在所述的提升钢丝绳下端依次设有上单向自锁绳卡、下单向自锁绳卡;所述的上单向自锁绳卡固定在中空活塞杆下端;所述的下单向自锁绳卡固定在侧板上;在所述的上单向自锁绳卡和下单向自锁绳卡之间的提升钢丝绳上还套有张力预紧器;当多个快速串绳自动平衡悬挂装置同时使用时,液压缸的上油腔之间由上连通管路连接、下油腔之间由下连通管路连接。
其进一步是:在所述的连接叉下端还设有用于连接提升容器的连接销轴。
所述的侧板为长条形矩形板。
所述的下单向自锁绳卡由连接螺栓固定在侧板上。
在静态串绳工况时,下单向自锁绳卡与侧板之间用连接螺栓固定;通过中空活塞杆的上下运动,并利用单向自锁绳卡单向自动锁紧反向方便解脱的特点,用上、下两个单向自锁绳卡分别交替进行单向锁紧提升钢丝绳和反向解脱提升钢丝绳,实现步进循环方式调整提升钢丝绳的长度和张力,达到快速串绳。
在正常运行工况时,拆掉下单向自锁绳卡与侧板的连接螺栓,用张力预紧器将上、下两个单向自锁绳卡同时锁紧提升钢丝绳,达到安全可靠的目的。
利用液压连通原理,将多个悬挂装置的油缸用连通管路连通,实现多个油缸的压力相同,达到静态串绳时多根提升钢丝绳张力一致,正常运行时,多根提升钢丝绳张力自动平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静态串绳时,就能达到多根提升钢丝绳间的张力一致,串绳速度快,使用维护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图(串绳最短行程时);
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图(串绳最长行程时);
图4.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图(正常运行位置时);
图5.本实用新型的快速串绳实施例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平衡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提升钢丝绳,2、液压缸,21、中空活塞杆,3、侧板,4、上单向自锁绳长,5、张力预紧器,6、连接螺栓,7、下单向自锁绳卡,8、连接叉,9、连接销轴,10、上连通管路,11、下连通管路,12、提升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快速串绳自动平衡悬挂装置,包括中空活塞杆21双作用液压缸2;上端连接在液压缸2上、下端铰接有连接叉8的长条形矩形侧板3;所述的侧板3共两个对称布置,上端夹住液压缸2,下端夹住连接叉8;所述的连接叉8下端还设有用于连接提升容器12的连接销轴9;还包括穿过中空活塞杆21的提升钢丝绳1;在提升钢丝绳1下端依次设有上单向自锁绳卡4、下单向自锁绳卡7;所述的上单向自锁绳卡4固定在中空活塞杆21下端;所述的下单向自锁绳卡7由连接螺栓6固定在侧板3中;在所述的上单向自锁绳卡4和下单向自锁绳卡7之间的提升钢丝绳1上还套有张力预紧器5;多个快速串绳自动平衡悬挂装置的液压缸2的上油腔之间由上连通管路10连接、下油腔之间由下连通管路1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文炳,未经周文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51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