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RFID抗金属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3025.9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4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茂;邓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H01Q1/38;H01Q1/22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fid 金属 标签 | ||
1.一种RFID抗金属标签,包括标签盒(1)和位于标签盒(1)内的RFID抗金属标签天线(2),所述标签盒(1)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的内部设有固定柱(13),其特征在于:RFID抗金属标签天线(2)包括基板(21)和位于基板(21)上的集成电路(22)、第一匹配网络(23)、第二匹配网络(23')、第一频率调节振子(24)、第二频率调节振子(24')、第一辐射振子(25)和第二辐射振子(25'),第一匹配网络(23)和第二匹配网络(23')、第一频率调节振子(24)和第二频率调节振子(24')、第一辐射振子(25)和第二辐射振子(25')以基板(21)长边的中心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集成电路(22)焊接于基板(21)的对称中心处并将第一匹配网路(23)和第二匹配网路(23')连接起来,第一匹配网路(2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频率调节振子(24)的一端,第一频率调节振子(24)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辐射振子(25),而第二匹配网路(2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频率调节振子(24')的一端,第二频率调节振子(2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辐射振子(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抗金属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匹配网络(23)和第二匹配网络(23')为对称耦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RFID抗金属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调节振子(24)和第二频率调节振子(24')均采用蛇形折叠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FID抗金属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振子(25)和第二辐射振子(25')均为矩形微带贴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RFID抗金属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1)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覆铜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ID抗金属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1)的两端设有固定孔(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302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密锁对比开锁系统
- 下一篇:卷绕机的动态压力控制装置